陵城小伙儿李德刚:回乡承包扶贫大棚 带动25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走进临齐街道孙来仪村蔬菜扶贫产业园,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还有半米高的大芦荟、长得像仙人掌的火龙果瞬间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大棚的主人李德刚正忙着给前来采摘的游客一一介绍着他的“稀罕物”。

 李德刚今年35岁,2018年之前在外地打工漂泊了10多年,但是在李德刚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田园梦”,想要建立一个蔬菜产业园。“在外打工的这十几年,收看《聚焦三农》《农广天地》《乡村季风》等农业节目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把从这些节目上所学的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就等着有一天能派上用场。”李德刚说。

2018年初,李德刚回到家乡,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自己家也有大棚,但是面积太小且大棚设施老旧,如果重新盖大棚的话费用太高了。”李德刚说。正在他犯难的时候,正赶上街道依托上级扶贫资金建设的13个温室大棚完工,合作社在对外承包。李德刚实地查看了扶贫大棚场地以及了解到承包费用10%的收益全部用于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的分红等一系列政策后,第一时间与合作社签订了承包合同,开始了他的大棚种植之路。刚开始,李德刚的家人和周边人都不看好,认为投资大,种植风险大。“我之所以承包扶贫大棚,一方面是圆我的“田园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背后承担着贫困户的保障,如果我成功了,就能让贫困户领到更多的分红。所以,为了这些贫困户我也要搏一把。”李德刚说。

今年5月份大棚里的油蟠桃成熟了,李德刚主动联系电视台媒体,并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很快就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采摘,还有来自超市的订单,十几天的时间,他的油蟠桃就全部售出。后续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也陆续丰收,销售一空。

在他的带动下,临齐街道259户、4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扶贫大棚分红年人均增收200余元,李德刚还坚持优先聘用贫困户到大棚里的做零杂工,这样周边村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在扶贫园区打零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保障了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下一步,我计划在探索蔬菜、水果种植的基础上一步步向外延伸,在社区、小区建立直销点,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形式逐步完善配送网络,让老百姓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李德刚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杨文月
编辑|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