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黄河上游来水迅猛,齐河当地强降雨天气较多,黄河防汛形势严峻。
李涛(右一)和同事一起巡堤查险
8月19日,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影响,齐河又一次出现强降雨。在离齐河县城60多公里的黄河潘庄管理段,李涛正在与同事进行险工根石探测。“越是刮风下雨的时候,黄河越容易出险,而且险情不容易判断。 ”
防汛期间,与同事们日夜巡守堤坝
穿上救生衣,系好防护绳,李涛把探水杆插进靠岸的河水里,探查无异样后,对岸上作记录的同事喊话:“根石无走失,这里没问题。 ”
今年31岁的李涛,2012年从部队复员就被安排到齐河河务局潘庄养护队,在这里已经工作了8年。
观测记录水尺读数
作为一线养护工人,李涛一年到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清扫堤顶路面、捡拾堤防和险工垃圾、修整坍塌备防石垛、填垫水沟浪窝、植树、病虫害防治、防汛值班……
穿好救生衣、拉好防护绳,李涛把探水杆插进靠岸的河水里探摸根石
单调乏味的工作并没有让李涛觉得辛苦。相反,在日复一日的黄河养护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刻苦钻研治黄业务,学习河道修防技能,逐步长为业务熟练的河道修防技术工人。
李涛(中)创新养护器具,并向同事们讲解使用方法
在2017年举行的全国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上,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出色的实操表现,他从4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并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他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黄委“三新”认定2项,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2项,山东黄河科技火花奖6项,撰写发表论文10余篇。“我安于平凡,但我不甘于平庸。 ”李涛说,哪怕再微不足道的工作,只要肯努力、勤钻研,都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我的老爷爷是新中国第一代黄河人,他们当时抡大锤、搬巨石,将原来老的埽工坝头改建成防冲能力更强的石头坝头。我爷爷和我父亲也都是基层‘治黄大军’中的一员,我算是地地道道的‘黄四代’。 ”李涛说。
李涛和同事填垫水沟
正是家中有四代“黄河人”的缘故,李涛从小就对黄河有归属感。他也见证了治黄事业的不断发展——从最初抡大锤、搬巨石、挑灯巡堤、以身试水,到如今用推土机、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化设备施工,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化巡查。
李涛和父亲经常到黄河边交流对黄河的认知
信息化时代,巡河、护堤仍然需要河务人员一步一步实地查勘,李涛说。除了经验丰富的祖辈们,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懂”黄河的人。
李涛经常十天半月回不了家,每次回家都倍加珍惜与妻儿相聚的时光
悠悠岁月,李涛和祖辈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用初心守护着黄河安澜。“在祖辈身上,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黄河人的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更看到了我为之奋斗的黄河精神。”李涛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周坤 王志伟 通讯员|刘磊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