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副组长刘长民介绍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情况,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介绍了本系统主要经验做法。
健全机制,探索创新举措
市委、市政府把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列为重要改革事项,召开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级和各县市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专班,各相关部门建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业务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开展对标学习专项行动,各指标牵头部门、责任部门按照国内领先、省内最优的标准确定本系统、本领域对标学习城市,到对标城市开展实地考察学习,对照先进逐条逐项分析研究,形成本部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
探索改革创新举措,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探索和创新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我市在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指标政策先进性上表现突出。下一步,全市上下将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比学赶超全国最先进的做法,力争做到“凡是上级有要求的,要全部落实到位;凡是外地能办的,德州都能办;凡是外地能办好的,德州一定能办得更快更好”。
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
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室围绕全面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等4方面21项改革措施持续发力,着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承权有序,放权到位,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按照“应放尽放、减无可减、放无可放”的原则全面放权,52项行政许可事项直接下放到县级实施,市直有关部门承接60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明确分工,保障承权放权落实到位,合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督导调研,对标学习,持续开创优化营商环境新局面。督导调研组、暗访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督导调研,目前各县市区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组织各相关部门到对标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研究提出细化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台账,达标一项、销号一项。
减证便民,提速增效,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以服务企业质效,提高便民服务效率为出发点,乐陵市打造“企业会客厅”,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同企业家沟通交流;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凡是能以电子证明替代纸质证明的一律替代,逐步实现凭居民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一证通办”。
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市发改委在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跨境贸易指标方面,优化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先验放后检测”检验监管方式,对进出境防疫物资等实现“零待时”验放,应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推行退税标准化服务,明确退税业务时间标准,我市出口退税审批平均用时仅1.46天,退税速度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
在获得信贷方面,打造“首贷、主办行、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有序衔接的企业贷款全周期融资服务体系,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41.97亿元,同比增长23.57%。在劳动力市场监管方面,推行“工会+法院”“工会+仲裁”的劳动人事争议解决模式,下放职称管理权限,开展阳光评审,疫情期间,推出用工服务队等活动,通过“减免缓返补保”惠企大礼包,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方面,开展电子化云交易,推出预付款制度,公布政府采购负面清单,规范政府采购各方主体行为,对信用良好供应商,免收政府采购项目投标保证金,推广使用电子营业执照,提高企业参加投标活动便利度。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继续以企业和群众为中心,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对我市营商环境优化的获得感。
成立专班,推进改革落实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开办企业、建筑许可、政务服务”3项重点指标,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改革落实。“企业开办”便利度大幅提升。企业开办时限全面压减,一般性企业开办仅需半日;在全省率先为市级新开办企业提供电子印章,全市7254家企业享受免费印章政策;优化整合高频民生服务事项,餐饮等行业纳入综合许可“一证化”改革范围。“建筑许可”审批显著提速。通过“减放并转调”,在事项、材料等方面实现了审批事项“极简办理”;通过创新容缺受理机制等,实现项目申报“即来即办”;项目运行实现“一网办理”,线上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线下建立帮办队伍,定期上门指导企业编制审批材料。
政务服务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累计取消183个环节,减少3575个工作日;积极探索“一窗两模式”样本,实行“受审合一全程通、即办容缺马上好”服务模式;打造德州特色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设置找茬窗口,畅通评价渠道。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加快转变行政审批服务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智慧化的方式完成政务服务办理;在基层延伸上做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