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人才改革攻坚!陵城区:​“1+1” 按下人才引进“快进键”

今年以来,陵城区重点布局以引进重点高校毕业生和实施“归鸿计划”为支撑的“1+1”引才模式,助推人才改革攻坚,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体现了组织担当。

统筹推进 广开进贤之路

精准确定引才领域。坚持开放思维,放大格局,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人才结构不优、支撑不足、流失严重3个方面突出问题,通过专题调研座谈,经过充分研判和反复论证,发挥政策、地域、平台、乡情4个方面优势和因素,确定专项引进“双一流”高校等重点高校毕业生高学历人才和实施“归鸿计划”两项引才渠道,精准引进“双一流”等重点高校高学历人才、教育教学、医护人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返乡能人共5个领域人才,集聚人才资源,推动跨越发展。充分考虑人才诉求。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充分考虑干部教师现实需要和个人诉求,体现组织对干部人才的关心,除服务期限外不限制干部人才流出。今年以来,共为25名干部教师办理调出手续,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厚爱。同时,在高学历人才引进中,为符合条件的参加面试人员报销最高1000元往返路费,进一步体现了引才的诚意。3月25日,“归鸿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公告,通过陵城区人社局官网、陵城区人才网和陵城党建、人才陵城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发布,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首批报名达300余人,两批报名共突破900人。开启线上引才新模式。聚焦引才聚才常态化,6月28日,开发上线“归鸿计划”微信小程序,开始常态化“云端”引才新模式。自上线以来,初步梳理报名信息30余条。

明确条件 严格引进程序

明确3项基本原则。即:回引人才的标准条件高于事业编制公开招考;总数不突破当年新增事业编制额度;坚持对等对口安置、职能相近安置原则,服从岗位调剂。比如,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回引中,制定了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自愿接受安排和岗位调剂等6项基本条件,并明确了未征得现工作单位及当地组织人社部门同意、受过刑事处罚或行政拘留等5种具体不予列入回调范围的情形。规范工作流程,针对重点高校毕业生引进,专列50个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并严格按照网上报名、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检、公示、聘用7项程序,确保实施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面试环节,严格按照事业编制面试有关程序进行,考官场次与监考人员场次均为随机抽取确定,确保公平公正。9月13日,完成了第二批重点高校毕业生引进面试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考察工作。在回引干部、教育教学人才考察中,成立2个考察组,与所在单位领导干部、同事代表进行逐一谈话了解,面对面与回引人才进行集体面谈,充分了解其表现、特点、特长,掌握个人想法,并形成工作汇报,以专题会议形式集体讨论研究人员初步安置等问题。

重点培养 创优成长环境

坚持人事相宜。在面试和面谈工作中,主要测试和考察考生能力素质、个性特征和职位匹配度等4个方面能力,依据人才特点,确保人岗相适,最大化发挥人才效用。跟进教育培养。将回引人才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畴,建立岗前教育培训和重点培养使用制度,通过安排参加专题培训班、主体培训班,帮其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建立帮带制度,由单位负责同志或业务带头人进行“一对一”传帮带,进行跟踪培养,密切关注其工作表现、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多岗位锻炼,加速人才成长进步。严格落实待遇。对引进的重点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人才新政17条”政策范围,3年内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3000元/月、2000元/月、1000元/月的人才生活补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综合类岗位博士研究生享受正科级工资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重用,保障引进人才安心安业,建功立业。

截至目前,共引进各类人才101名。其中,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回调干部19名,32岁以下年轻干部13名,占比68.42%;引进的50名重点高校毕业生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20人,硕士研究生27人,占比54%,择业期内毕业生11名;教师回引11人;能人回村20名,到村任职4名,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一池活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陵城党建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