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我市举行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市统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4年落地科技成果747项
市统计局是优化营商环境一级指标“包容普惠创新”的牵头部门。这项指标主要有创新创业、人才流动、对外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综合交通6大方面内容。其中,创新创业活跃度方面,狠抓加强科技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科技金融支撑4项举措。
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国·德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邀请来自京津冀鲁936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3200余位专家教授参会,累计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9项,落地747项。目前,全市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数量达到1381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30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45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3.08%,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额8亿元,享受加计扣除企业546家,加计扣除额22.07亿元。
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科技金融支撑。充分发挥政府“黄金信用”作用,与中国银行等22家银行机构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合作协议,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工作,累计为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4.47亿元。
建成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
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抓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自今年6月起,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开展专利挖掘、质押融资、维权援助及PCT申请等内容的专题培训12期,培训100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高办案效率。通过实行“一人一案负责制”、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快速通道”等方式,大大压缩办案时间,实现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平均17个工作日办结,比要求的20个工作日少3个,行政裁决案件实现60日内办结。全面开展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在线办理,运用“网上立案”制度,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便民模式。
扩大非诉纠纷解决机构覆盖面。成立中国(山东)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德州中心。建立了德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德州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推动各县市区设立基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基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通过建立联合办公机制、征集企业融资需求等方式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突破10亿元。建成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共为16家企业匹配到137项专利。
前8个月涉企案件结案率居全省中院第一
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清理破产积案为抓手,以攻坚克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切入点,全市法院涉企积案清理、破产案件审理进入快车道。今年1至8月,通过破产积案清理工作释放闲置土地面积635829.52平方米,化解不良资产7.36亿元,安置职工942人。截至8月底,12家僵尸企业破产案件,2家已终结破产程序,1家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另有4家已完成资产处置,现处于财产分配阶段;其余5家正在有序推进,力争如期完成僵尸企业出清任务。
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与执法办案融合推进,进一步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为涉企案件依法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今年1至8月,德州中院结案率87.65%,居全省中院第1名;结收比93.87%,居全省中院第4名;结案均衡度0.74,居全省中院第2名;平均办案天数46.58天,居全省中院第5名;二审发改率8.4%,居全省中院第3名,主要审判质效指标排名持续走在全省中院前列。
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负责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工作,主要实施了4项举措。
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方面,出台《德州市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工作方案》,成立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专项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总结创新做法,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全力支持配合证监系统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和现场检查力度,实现信息共享,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内生管控监督机制,严格遵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了解、传达监管方面的新规定、新要求,推动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
提升中小投资者诉讼便利度方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行网上立案、完善网上缴费系统、推行“互联网+”送达、推进互联网庭审,畅通网上诉讼服务,减少中小投资者诉累,节省诉讼成本和时间。
提升法律服务效能方面,通过加强123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市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法治德州公众号、市司法局网站开设德州法律服务板块等措施,进一步畅通了中小投资者法律援助途径。在全省首创市级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实施办法,率先发布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实现了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促进了中小投资者办理援助手续的便捷度。同时,成立了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顾问团。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谭涛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