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全力构建心灵守护的坚实屏障

秋高气爽季节,一个特殊的日子到来:10月10日,又是一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心理健康”。


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先进现代的硬件设施,极富人性化的就医流程……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也是德州市唯一市级精神卫生中心,多年来,不缀地探索专科化多学科发展道路,以务实的精神、科学的管理、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为全市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4小时援助热线 积极应对“心危机”

“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疫情发生后,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开通了两部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群众纾解因疫情发生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李秀华带领15名心理专家组成心理援助小组,轮流值班,接听来电。“接到电话咨询后,一般先倾听群众内心,了解他们恐慌、焦虑的原因,再耐心地给予分析、解释,帮他们树立信心,还会告诉他们一些放松情绪的小方法。”李秀华说。

大多数市民的咨询次数为一到两次,但也有个别人会多次咨询,对于这样的人,小组成员就会特别关注。“有一次就遇到一位女士,她是在德州工作的湖北人,因疫情无法回家过年,只能留在德州。一方面,她担心湖北老家亲人;另一面,她在德州也没什么亲戚,感到很无助。”李秀华回忆道。这位女士反复电话咨询,每次的内容都差不多。“这说明她心理已经很脆弱了。”李秀华说,“当时我一边跟她聊天,一边鼓励她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跟家人、朋友聊天、谈心,不要让自己陷入与世隔绝的境界,多次通话后,这位女士的情绪变得平稳起来。”


疫情发生之初,小组成员因忙于接电话,都顾不上喝水,很多人说话时嗓子都哑了,但他们却始终坚守岗位,就是为了保证每一位群众渡过心理难关。

当时,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身心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压力。精神卫生中心组织10名精干的心理专家,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随时陪伴。他们积极参与了岗前培训、心理疏导技术指导、岗前岗中岗后心理评估,对于发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他们进行了60余人次的心理干预,确保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工作。

针对新冠肺炎患者,不管是在治疗期间还是医学隔离观察时,精神卫生中心医护团队积极行动,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关”。


创新诊疗 为医疗技术提供强力支撑

前不久,家住德城区的田女士,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让全家人都欢喜得不得了。然而,没过几天,田女士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剖宫产刀口疼痛、母乳不足、孩子哭闹等一系列问题,让她开始出现失眠、心烦的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家人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她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寻求帮助。

“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产后抑郁,在临床治疗中屡见不鲜。”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卫五科主治医师贾妍说,在治疗过程中,考虑其在哺乳期,她对田女士采取了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再配合心理疗法,引导她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调整模式,提高了对产后的适应能力,改善了不良的行为模式,两周后病情明显好转。“有的患者家属往往对此并不太在意,认为产后都会这样,这就有可能使病情继续加重,对病人的身心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贾妍说。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设有个体心理治疗室、家庭治疗室、催眠治疗室、智能宣泄室等,可提供心理动力性治疗、家庭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矫正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技术。此外,针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该中心构建了集预防、治疗、管理、救助、康复于一体的治疗服务体系,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治疗的同时,还提供上门随访服务,帮助康复期患者重拾自信、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先进的诊疗设备是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近几年,该中心陆续引进了功能齐全的生理检查和物理治疗设备,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脑电图睡眠分析仪等。同时,还率先在全市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填补了我市该项目空白。近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再次传来喜讯,改院精神卫生中心荣获全省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做好传帮带 锻造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

9月29日,精神卫生中心五科主治医师贾妍一早来到医院,准备好课件,今天由她为大家分享接诊的疑难病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过严重的自杀行为。李秀华带着团队医生讨论患者病情,并给出了最佳治疗方案。像疑难病例讨论,精神卫生中心每周都会有一次,由各个科室医生轮流提供,团队医生集体谈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千变万化,不接触真实的案例,仅凭书本上的知识,很难给出最佳的诊疗方案。”贾妍告诉记者,她和同事都很喜欢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013年,贾妍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李秀华是贾妍带教老师。“刚来医院那会,有一名年轻的患者在病房突然病情发作,不肯吃药,一边跑,一边打人。那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形,整个人傻站在那,不知所措。”当时李秀华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处置、安抚患者,让贾妍印象深刻。2017年,科室安排她参加山东省首届齐鲁雏鹰成长计划,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科研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全方位进行为期3年系统培训,如今的贾妍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

目前,精神卫生中心拥有专业医护人员150余人,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在这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跟贾妍一样,有着相似的成长发展平台。“我们每年都会安排医护人员去北大六院、省精神卫生中心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服务能力,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李秀华说。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除了专业医护团队外,还有很多非专业出身的医护人员考出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53岁多学科会诊科主任护师杜占红就是其中一员。以前,她在急诊科工作时,有几次遇到了自杀的年轻人。“我当时就觉得,他们不仅身体上需要治疗,更需要心理上的治疗。” 杜占红说。工作之余,她挑灯夜战,于2011年考出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并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如今,杜占红在工作之余自修完成《心理咨询师成长研习社》所有课程,其中包括儿童心理学、老年人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等内容。


服务民生 让发展更有温度

9月20日,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病房科主任王泽鉴带领治疗团队,走进陵城区病例分布的重点乡镇,为20余名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病情了解、确定危险性等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现场登记信息、详细记录患者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并开展咨询指导工作。同时,还深入各行政村,对疑似患者进行排查确诊,对新发现的患者及时进行建档、录入,并及时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系统。

做好精神卫生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到公众的身心健康,因此也成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该中心承担着全市精神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每年的精神卫生日、睡眠日、预防自杀日等卫生宣传日,医院相关领导都会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到不同社区、街道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


主题策划、氛围布置、现场组织、全程跟进……据统计,以今年为例,中心共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讲座、心理健康宣教、义务巡诊等活动10余场,提高了公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心理健康意识,在心理援助、危机干预、促进精神心理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及时消除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也让关注心理健康、共促社会文明的种子在社会大众心中生根发芽。

“公众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石,我们正努力让公众认识到,出现心理问题能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李秀华告诉记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滕璐 通讯员|李祖林 张月华

编辑|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