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针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德州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表示,骨质疏松是一种既可预防,也可治疗的疾病,应该坚持从生活方式入手早做预防。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常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
一般而言,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和年龄,患上骨质疏松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身体消瘦因素等,而年轻时经常喝碳酸饮料、熬夜、抽烟等不良习惯,则是提早患上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给骨质健康埋下隐患。
据调查显示,35岁前是骨量增值的高峰期,这个时期也是骨密度最高的时期,之后人的生理机能减退,钙吸收迟缓。如果人们年轻时不爱惜骨骼,不储备骨量,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骨质疏松。
虽说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迹可循,最明显的“四大征兆”包括:身高变矮、腰酸背痛、驼背和易骨折。专家举例称,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就会变矮,出现驼背等症状,其实这并非是正常现象,而应当怀疑是否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何时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高危人群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诊断和治疗。”专家说。
骨质疏松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专家建议,首先要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其次要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使骨骼更强壮,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再者要增加日光照射,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刘聪
编辑|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