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原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收到了一封来自前曹镇刁某的的感谢信,感谢中心服务人员为她上门服务,帮她拿起法律武器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刁某是一位肢体二级残疾的女性,出行不便,2020年9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平原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电话。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中心不但热情为她提供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还上门免费为她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让她十分感动。
近年来,平原县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坚持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提升两手抓,坚持线上和线下同步推进,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力推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筑牢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基础,不断夯实硬件基础建设,提升软件服务水平,擦亮公共法律服务“一次办好”名片。
如何让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到群众的家门口,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平原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福强介绍,平原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二十分钟法律服务圈”,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同时,依托全县180个社区、45名村(居)法律顾问,采取与村组联合办公的形式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社区、村庄,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平原县对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名称、服务场所、功能职责、建设标准、人员配备五个统一,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有地方、有制度、有人员,并在业务拓展方面作了新探索。“能当场提供的法律服务现场提供,需要到其他场所和机构办理的,实行首问负责制,指引群众到按流程到相应地点办理,司法局统一印制了的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事项的一次办好告知单,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朱福强说。
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实体平台,新颖、便捷的热线平台、网络平台服务模式也不可或缺。
“您好!这里是平原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如今,平原公共法律服务热线“4512348”,已经成为群众张口就来的一串数字,也是群众有法律问题首选的法律“百科全书”。“每个工作日这里都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值班,咱说了一大堆,人家也不嫌烦,给解释得通俗实用,让咱老百姓心里亮堂堂的。”咨询过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的群众李某说。
热线是服务群众的窗口,更是一面检验服务水平的镜子。值班人员解释时若有偏差,就有可能让群众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为此,平原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严格落实热线值班人员准入机制,必须是执证非实习期的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才能担任,平时注重总结归纳,实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的常见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共同商讨最佳答复方案,组织学习和培训;定期对群众来电进行抽查回访,针对评价不满意的事宜,及时答复和解决,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2020年以来,法律服务热线先后解答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专业回答了群众在婚姻家庭、拆迁继承、劳务用工、交通事故等与法律问题,为群众依法解决纠纷提供了有力支撑。
网络平台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重要组部分, 平原县司法局创办了“平原司法”微信公众号,公开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和监督电话及邮箱,定期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咨询法律问题。以村(社区)法律顾问为依托,搭建“律师顾问”微信服务平台55个,推出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时在线解答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平台与近万名群众在线建立顾问服务关系,累计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500余次,真正成为群众随时能问的“法律顾问”。 投资20余万元,建成县乡联网的“智慧调解”系统,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网上调解服务。
“当前,平原县公共法律服务正向精准化、个性化迈进,着力在多元供给、共建共享、一次办好上下功夫。围绕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融合发展,我们正在打造集精准惠民、资源共享、综合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平原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化民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许全臣
编辑|李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