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恩:用钢笔画出“德州写真集”

他痴迷钢笔画,退休后跑遍德州,画册里满是德州美景——他,就是古道热肠、多才多艺的高志恩。

高志恩自幼便喜爱绘画,尤其醉心钢笔画。 2009年退休后,他有了更多时间经营自己的爱好,游走于德州各处,用钢笔记录下眼前的美景。董子读书台、马踏飞燕、明月湖牌坊……这些耳熟能详的德州景物,在他眼中,都是绝好的素材。通过钢笔硬朗的线条细细勾勒,这些德州人熟悉的场景,全都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画集翻阅起来,堪称“德州写真集”。


京剧团里打下绘画基础

现年63岁的高志恩祖籍陵县,12岁那年,他进入德州地区京剧团成为了一名正式演员,每天苦练基本功。但父母觉得这样会耽误他学习,再加上思念儿子,在京剧团只训练了一年,高志恩便暂别演员生涯,回家乡继续学习。在完成了两年初中学业后,他再度来到京剧团,但由于长时间缺乏基本功练习,身体僵硬,已不适合上台演出,不得不转到幕后工作。

当时团长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去当乐师,不然就去画布景。”高志恩回忆当年的经过。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他没有多想便选择了从事舞台美术,然后就被送入了德州师专进修美术。


那个年代,舞台布景完全要靠手绘,在德州师专学习了绘画的高志恩在京剧团里得到了大量实践机会。“舞台布景是用灯光打在演员身后的幕布上,有点类似于幻灯片,由于角度的原因,画面会发生一些畸变,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苛,稍微有一点变形,画面就完全不像了。”高志恩说,正是因为如此,哪怕只是画一个月亮,他也要一遍遍调整,让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正是因为这样高强度的练习,高志恩的绘画功底有了迅猛提高。

醉心“钢笔画”

在德州师专进修美术的时候,高志恩接触到了各种绘画方法,但让他最痴迷的还是钢笔画。在京剧团工作期间,一有闲暇,他便支起画板,拉一位同事当自己的模特,运笔作画。“我曾立志要画好钢笔画,‘像’是我最在意的一点,刚开始没什么经验,画人物只敢画背影,寥寥几笔,仿佛一个大剪影。 ”高志恩说,钢笔画仅靠线条的勾勒,阴影明暗的对比来刻画景物的质感和神韵,是不够的。要想画得像,在下笔前要缜密地思考、筹划,因为出了错便不能修改。不过,这也正是让他着迷的地方。

为画好钢笔画,在京剧团下乡演出的间隙,高志恩总会背着画板出门写生,一天走数十里地,看到哪里风景美好,便不由地走过去。有时看到远处的高山峻美,心驰神往地朝那个方向走去,哪知道“望山跑死马”,走了一天还是只能远远望着。

1986年,京剧团改革,高志恩调入德州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工会,从事美工宣传方面的工作。有了深厚绘画基础的他,在这里工作起来如鱼得水,一直到2009年退休。

用钢笔画出“德州写真集”

退休后,高志恩有了更多时间进行创作,人像、景物,在他钢笔的演绎下,愈发炉火纯青,每次有机会到外地,他总会游览当地名胜,将其记录在画纸上。“这些景物,经过我的创作,比相片更让我印象深刻。”高志恩说。

而创作德州风景画集,则源于他的一次出外散步,看到了曾经由自己单位承建盖起来的德州广播电视中心大楼,突然有感而发:“看到大楼矗立在美丽的明月湖畔,我突然意识到,德州美景如此之多,我何不将它们一一用钢笔画下来呢? ”

没多久,高志恩的第一幅德州城市美景画便出炉了,之后便一发不可收。他每天都要在德州各处走动,寻找自己心目中最靓丽的那处风景。


对高志恩来说,相比人像绘画,用钢笔画描绘德州美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内容更加丰富,力求刻画真实,对“像”孜孜以求,每一处细节都需要认真对待;二是钢笔画最复杂的,对于建筑的透视、比例以及近实远虚、近宽远窄等构图的结构上,稍有偏差,便前功尽弃。让高志恩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为了创作明月湖美景,前后一共去了明月湖写生5次,前4次都因为一点点失误而作废,最后一次也经过了数次修改才成功。

正是因为高志恩的执着和对细节的苛刻,他创作的德州城市风景画作愈加丰富,翻阅画集,如同观看德州“城市写真”一般,让人啧啧称叹。

接触钢笔画40余年,高志恩创作了数千幅钢笔画作,其中获得省市级奖项的也不在少数,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创作德州城市风景画也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留意身边曾经忽略的美景,正如他为人免费画像一样,只愿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屈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