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智汇德州”为德州带来了什么?

10月24日,第五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启动仪式在德州市委党校举行。自2016年以来,德州市已成功举办四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395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4.84亿元。

“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是德州市精心打造的重要招才引智平台。4年来,吸引了大批人才、技术、项目汇聚德州,有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有的专家已经留在德州工作生活。 “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成为各类人才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共商合作的高端平台,成为助力德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支撑——

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

在全社会营造尊才重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德州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理念,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培育拴心留人沃土,营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环境,营造安心放心的生活居住环境,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努力使德州真正成为让企业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全社会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2015年,德州就出台了人才政策“黄金30条”,持续加大人才培育引进使用力度。并出台了28个配套文件,每个文件都以实施细则的形式设计,主要涉及人才认定、人才(团队)引进培养、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扶持、企业家队伍建设、人才服务保障等六大方面。自2015年起,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人才兴德”行动的重大部署,并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十二个重点领域攻坚任务之一。10月21日,“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百企校园行”兰州大学站专场活动举行。

活动现场,副市长董绍辉作现场推介,并与兰州大学副校长曹红共同为“山东省德州市引才示范基地”揭牌。此次活动由兰州大学与德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是“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系列活动之一。

据统计,现场我市组织了30家重点单位和现场求职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双向交流。共达成就业意向106人次,现场签约46人。

创新体制机制 激活人才“活水”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州市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推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各类人才汇聚德州。

其中,“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作为德州市精心打造的重要招才引智平台,自2016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共签订合作项目837个。

作为我市第三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引进的人才项目,由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嗣良领衔的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局调控葡萄糖酸钠绿色生物制造项目已经成功落地转化,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我们与张教授的合作采取的是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近几年公司持续引进了包括姚斌等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5名专家教授,作为公司创新发展的‘科技导师’,为公司研发注入强劲动力。”该企业研发中心主任赵伟介绍。

通过“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德州开放包容的形象、求贤若渴的态度,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累计计划投资388.62亿元,完成投资160.13亿元,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395人,申请授权专利353项,获得课题(奖项)153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4.84亿元。

升级版“黄金30条”发挥“黄金效用”

人才工作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提供坚实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为了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用”,德州一是投入真金白银,2019年,落实人才奖补资金8800余万元。德州尧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列入创业B类、获得资助资金240万元,山东远大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列入创新B类、获得资助资金120万元,禹城贝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列入创业C类、获得资助资金80万元,等等。二是确保精准有效,有关部门会同市财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市级重点人才工程、145个人才(团队)进行独立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评价,企业满意率96.58%。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认定的高层次人才2937人次,其中国家级86人次、省级1101人次。三是不断提档升级。面对引才难、留才更难的瓶颈,我市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兴德”行动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在原人才政策“黄金30条”的基础上,对标国内发达地区和省内各市先进做法,从六个方面提出了40条创新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

相比原“黄金30条”政策,升级版政策新增的有20条,完善提升的有17条,继续执行的有3条。新增政策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政策,如新增了“预引进”在校大学生、实施“人才回引计划”、鼓励来德州实习等;二是平台载体政策,如建设“人才飞地”、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等;三是市场化政策措施,如探索建立人才评价积分体系、推行引才工作“包干制”“揭榜制”等;四是服务保障政策,如发放安家补贴、评选“德州杰出人才”等。

“黄金30条”升级为“黄金40条”,更加具有针对性、务实性、操作性。一是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当前人才发展形势和企业实际需求,在企业引进大学生生活补贴方面,进一步放宽了毕业时间限制,并将博士、硕士、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生活补贴由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5000元、3500元、2000元。二是改进支持方式,针对平台载体支持政策不够精准问题,将平台作用发挥、绩效贡献作为扶持前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资源整合,对现代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进行优化,每年将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代评”方式遴选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项目等。同时,为推进市、县整体联动、协同发力,对我市引进重点高校毕业生工作进行了深化拓展,市、县(市、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每年统筹一定数量的岗位,面向重点高校定向招聘优秀毕业生,提升规模效应,打造工作品牌。

10月24日,第五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正式启幕,此届活动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有务实的合作,更有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各级政府必将用好“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这个平台,进一步优化人才理念,加大人才工作创新,出台更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创造更加优良的服务环境,使德州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最好舞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王志伟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