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输血式文化下乡为造血式 | 庆云:为群众搭舞台 让群众当主角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10月25日,在庆云县渤海路街道杨习武村广场上,由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文化下乡演出热闹上演。其中,村文化队自编自演的广场舞《越来越好》,赢得大家阵阵喝彩。

“现在送文化下乡不仅有专业队伍的表演,还要有我们自己编排的节目。”杨习武村文化队队长徐英说,为了能给村民们带来一场精彩演出,杨习武村文化队从招募参演群众、编排节目、排练到演出,足足用了1个月的时间。刚参加完表演的村民乔玉珍说:“平时跳舞都是自娱自乐,没想到还有机会登上舞台表演,希望以后这样的演出机会可以多一些。”

文化活动让村民参与“唱主角”,正是庆云县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整合文化资源,立足乡村实际、为群众搭舞台,送出“接地气”的文化服务。在送文化下乡工作中,承接演出的191个村全部增加村民互动环节,每个村至少提供两个村民自导自演的节目,充分展现了村民风采,激发了群众参与动力。仅国庆长假期间,全县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共举办了22场文化活动,2200余名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形式涵盖歌舞、相声、朗诵、书画等多种形式,激活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池春水”。

为推动文化活动规范化和基层文艺人才素质专业化,庆云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艺骨干作用,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群众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深入基层传帮带,培养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骨干、乡土文化能人,组建文化艺术队伍,群众参与意愿高涨。

常家镇东柳行村66岁的马同信,热爱文艺,退休后经常教本村村民敲锣鼓扭秧歌,在周围村庄小有名气,不少村子慕名请他去教授。在镇文化站的支持下,他带头成立了常家镇同信文艺锣鼓秧歌广场舞队,除了教跳舞敲锣鼓,还经常带队在镇上演出。“今年送文化下乡活动中,我们队一共为周边村子演出了6场。”马同信说。

庆云县还利用送文化下乡这一契机,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反对铺张浪费、推进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月,以及“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乡风文明不断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庆云县文化下乡活动已完成191场演出,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

“这种用‘身边人演绎身边事儿’的形式,更能讲好庆云故事,传承乡村文化,在群众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荷英说。目前,庆云县9个乡镇(街道)全部高标准建成综合文化站,其中5个综合文化站的面积超过800平方米,为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提供了阵地。在全县151个社区(村)、70个贫困村全面建成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多元化、多层次保障村民的公共文化权益,夯实了农村文化阵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洁令 柳蕾 刘如连 编辑|石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