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殿封说节气 · 7日立冬 | 西风作北风 木叶半青黄

西风作北风 木叶半青黄

□朱殿封

古人对四季物候特征各有表述: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被世人认为不写诗会死的诗仙李白,也有懒得作诗的时候,那是在一个立冬节气。不过,当他几杯杜康下肚,身暖心热,醉眼看月,白花花的月光化作雪花,不由诗情大发,写下上面这首带有“小资情调”的《立冬》诗。

今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立冬(阳历11月7日)。立冬是入冬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冬,十月节。立,始建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此时秋季作物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已藏起来准备冬眠,规避寒冷,从此季节进入冬天。我国地域辽阔,冬季气候南北差别很大,以长江为线,立冬时节江北地区是“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而江南地区则是“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七十二候歌》曰:“谁看书来立冬信,水始成冰寒日进;地始冻兮折裂开,雉入大水潜为蜃。”一候北方地区天气变冷,风硬霜浓,水泽结出冰花,进而河塘抱水成冰,阳气从地表抽离。二候阳气收藏到地面以下,地面以下的水也冻结了,大地冻土成砣。三候所言“雉”为野鸡,“大水”为海,“蜃”为海中的大蛤蜊。立冬后,古人发现野鸡类的大鸟少见了,同时海里出现大蛤蜊,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二者相联系,以为是雉所化。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雉化为蜃”是为了来年春夏时节“蜃能又化为雉”,这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之间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一种认识。

古人对四季物候特征各有表述: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风是冬天的重要特色,冬气实,其风惨以烈,固风也。其它季节风皆不同: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夏气盛,其风飙以怒,怒风也;秋气劲,其风轻以凄,清风也。此“四正之风”是古人以感性的方式描述风的特质,“以风鸣冬”,是冬季与秋季的对比,冬季气温低、气压高,空气密度大,人们感觉“冬气实”,风更硬,寒风乃是“正气”,所以叫它“固风”。冬季的西北风还叫朔风、不周风,“西北不周,方潜藏也”,在潜藏中初始,西北风是对春风的孕育。“九月田地金黄黄,十月田地白茫茫”,唐代以后,北方地区居民不约而同从农历十月初一生火取暖,名为“添火”,开炉的第一天像个节日,被称为“暖炉会”或“炉节”,来年二月初一撤火。

从先秦时期,历代王朝在立冬日有天子出郊迎冬仪式。《吕氏春秋》记载,立冬之前三天,太史令就要觐见天子禀告立冬的具体日子及相关事宜,天子斋戒沐浴,立冬这天率领王公大臣到北郊迎冬,此后对为国捐躯的将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抚恤,意在鼓励民众勇于抵御外敌入侵,忠心报国。同时,天子赏赐百官披袄子和温帽。晋崔豹《古今注》中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披袄子是由古袍演变成的一种礼服,“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温帽即暖帽。皇帝常穿披袄子,“(隋)炀帝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武)则天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

立冬后民间流行“贺冬”(也称拜冬)。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说:“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是说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准备酒席,拜见长辈师友,隆重如其它重要节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穿上新衣,互相走亲访友,庆贺节日。清代贺冬隆重有加,不论官民,都要身着节日盛装,见面作揖互拜。民国以来其风俗逐渐简化。除此,立冬这天民间举行祭祀祖先和天地活动,感恩上苍赐给的丰年,祈求来年继续赐给风调雨顺。农民再忙也要在家歇息一天,改善生活,犒劳一家人一年劳作的辛苦。北方人认为最好的饭食是“扁食捏似月牙弯”的饺子,“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有缘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齿留香”。

饺子原名“娇耳”,另有“牢丸”“扁食”“粉角”等称谓。三国时期叫“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叫“馄饨”,唐朝叫“偃月形馄饨”,宋朝叫“角子”,明朝叫“扁食”,清朝叫“饺子”。饺子由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做药用,他用面皮包上祛寒的药材(羊肉、胡椒等)熬制“祛寒娇耳汤”让病人服用,冬天避免受冻耳朵上生冻疮,从而也有了后来的“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之说。另外,立冬是秋冬季节“交子之时”,如同春节是旧年新年之交,故称饺子。

饺子美食延续千年,人们赋予它许多象征意义,形成独特的饺子文化。芹菜馅——勤财饺,韭菜馅——久财饺,白菜馅——百财饺,酸菜馅——算财饺,油菜馅——有财饺,鱼肉馅——余财饺,羊肉馅——洋财饺,甜馅——添财饺……唐代长安城里盛行一种高等级宴席叫“烧尾宴”,是朝廷大臣官位提升后,进献给皇帝的丰盛的大餐。在一份现存的“烧尾宴”食单(相当于今天的菜谱)里,有一道“二十四气馄饨”,就是根据二十四个节气来包成不同形状、不同内容的这样的饺子,它算不算是立冬饺子的原始记录呢?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作者 | 朱殿封   编辑 | 孙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