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周坤
“簸箕刘,簸箕刘,簸箕刘富得流了油。人人手里有股份,家家住上小洋楼。衣食住行全都管,生老病死全不愁……”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街道东风社区簸箕刘·盛和景园小区,流传着这样一则反映居民幸福生活的顺口溜。11月2日9点半,记者见到东风社区簸箕刘党总支书记董吉增,简短寒暄后随即向他求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我带你们去体验下。”他热情地说。
两室一厅的房子窗明几亮,各种家电一应俱全。走进居民孙长军家,最大的感受就是整洁。“我今年61岁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早已成家,我负责接送孙子孙女。光集体发的各种福利,我一年就有两万多元。” 孙长军边介绍边掰着手指头细数起来,每月1500元,采暖补贴500元,重阳节1000元慰问金,中秋、春节等节日还有价值500元的福利。85岁的母亲生日时社区干部会送来生日蛋糕和5000元祝福金,就连小孙女一个月也能领到800元……
谈话间,孙长军的母亲齐玉荣从卧室走了出来。她告诉记者,2009年搬进楼房,不仅有空调、燃气灶、暖气,连切菜板、菜刀、毛巾集体都统一给置办了。“祖辈上在土里刨食,哪里享过这种福。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书记!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齐玉荣感慨道。
58岁的章淑珍是小区文艺骨干,聊起现在的生活,性格开朗的她打开了话匣:“我们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你看,我们不光物质生活好,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股民,年年有分红,精神文化生活也很丰富。小区有自己的腰鼓队、广场舞队、太极拳队,每周六下午活动中心还放电影,晚上能去唱歌,城里人的娱乐我们也都有了。”
平房变楼房,农民变股民,簸箕刘居民的幸福感源自何处?“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多亏了董书记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带领大家谋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落下一个人。”75岁的老党员王春玲一席话,道出了居民们的心声。
1994年上任以来,董吉增带领一班人紧抓德州城市开发的机遇,成立了山东簸箕刘集团公司,下辖德州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德州大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德州盛和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屋租赁、酒店餐饮等领域,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10年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860名农民全部变为股民。目前已完成二次配股,每一股价值达28万元。集体净资产超过25亿元,人均占有资产超过150万元。
“我们建立生活补助费发放、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节日慰问及教育奖励制度,每年为居民发放各项补助、救助金达2300多万元,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董吉增如是说。
“十四五”的新篇章即将开启,对于社区发展,董吉增早已做好规划:“我们将坚守‘创幸福基业,奉百姓至尊’的初心,发力装配式建筑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筹建自己的养老生活区,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待遇赶上甚至超过城市职工退休待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周坤 唐晓颖 王露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