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4组作品入围!“决胜2020—脱贫攻坚看山东”摄影展入展名单公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记录在齐鲁大地上正在发生的这一历史变革,用摄影艺术真实呈现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决胜2020——脱贫攻坚看山东”摄影展自3月份征稿,现已评选出入展名单。德州日报周坤《丰收》入围“庆丰收、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王志伟、郭庆萍《省级贫困村变身旅游打卡地》、刘振兴《小蚯蚓敲开致富门》《小手艺编出“幸福路”》入围脱贫攻坚系列。

作品欣赏》》》

周坤《丰收》


2018年6月11日,武城县四女寺镇小麦喜获丰收,图为机收现场


王志伟、郭庆萍

《省级贫困村变身旅游打卡地》

3年前,德州市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2018年2月,山东省纪委监委派驻干部崔磊担任前杨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走访群众、深入了解村庄产业基础,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工作思路,并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和浙江建科院对村里的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提升、发展路径进行了规划——建起4个高标准扶贫大棚,种植哈密瓜、油桃等作物;流转1000余亩土地,建设黄金菊花海、金银花采摘园、跑马场、七彩滑道等项目;成立德州前杨记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趣味运动场、高空拓展、真人CS、陶艺坊等项目;闲置宅基、洼地、鱼塘等统一规划,打造荷香南湖等旅游景观;高标准建设幸福院,让独居老人有了休闲娱乐之所。

短短几年,全村13户21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以采摘大棚和种植园为例,贫困群众每年至少可获得1600元的分红。村“两委”还在旅游公司、采摘园设置扶贫岗位,在岗务工的贫困户每月还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村集体年收入也由过去不足千元增长到50万元。

“国家森林乡村”“省美丽休闲乡村”“省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村”“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如今成了旅游打卡地,2019年,前杨村一年旅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


远眺省级美丽村居前杨村


村中老人每天都聚集到幸福苑休闲娱乐


七彩滑道等娱乐项目吸引众多游客


刘振兴
《小蚯蚓敲开致富门》

夏津县双庙镇清凉寺村位于西沙河水库北岸,是西沙河故道沿线村落之一,这里林木资源丰富,仅清凉寺及周边村庄林地面积就有近千亩。清凉寺村的林地气候和地下条件很适宜蚯蚓生长。良好的自然条件对养殖蚯蚓而言可遇不可求。

2011年,想依靠自己最为熟悉的土地干一番事业的徐如松专科毕业后回到村里,几番尝试,几番“折腾”,最终他看好了“蚯蚓养殖”。蚯蚓可用来制药、做化妆品、处理污泥等,用途广、收益快,且管理相对简单。主意已定,徐如松北到辽宁,南到河南,向有经验的养殖户学习养殖技术。

地上种桑,地下养殖,桑树为蚯蚓遮阴,蚯蚓为桑树供肥,徐如松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总结出了这种良性循环让土地价值发挥到最大的养殖模式。去年3月,200亩养殖基地正式落成。村里4户贫困户中,有两户依靠养殖基地脱贫。一户负责粪肥运输的农户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另一名在基地打工的农民,每月收入也在2500元以上。除此之外,蚯蚓养殖基地还带动附近村庄40余人就业。

蚯蚓的养殖看似简单,其实对环境要求很高,定期查看蚯蚓长势是徐如松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精心呵护换来丰硕成果,一筐筐刚刚挖出来的蚯蚓等待装车


养殖基地吸收了附近村庄的40多人就业


刘振兴
《小手艺编出“幸福路》

早在2017年,滋镇党委政府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农村党员干部赴临沂市莒南县、临沭县和济宁市鱼台县等地参观考察柳条种植和编织技术,并积极在全镇宣传,发动群众从事柳编产业。滋镇为促进柳编产业的顺利发展,在张龙、兴龙、刘安等村设立11个柳编加工点。

村民李爱兰因先天聋哑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滋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为她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并推荐她到柳编加工点工作,每个月1500余元的收入,帮她在2018年底顺利脱贫。自2018年以来,抒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帮助3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年均户增收4000元以上。

自滋镇发展柳编产业以来,人员不断增加,规模日益壮大,2018年通过华交会、广交会等大型贸易交流会,产品远销欧美等10多个国家地区,销售收入一年达200万元。

货架上展示着种类繁多的柳编工艺品


通过网络直播开拓市场


不少农户在闲暇时间加入柳编队伍


附全名单——


脱贫攻坚系列

宿东  扶贫工厂

王若愚  新农家

邓兴宇  最美扶贫联络员的心愿

李玲  养好扶贫猪,走上致富路

赵明铭  扶贫车间里的老人

张海玲  特殊的扶贫就业点

孙永杰  红红火火致富路

王志伟、郭庆萍  省级贫困村变身旅游打卡地

宋新生  美丽乡村兴隆屯

申广清  风展“红旗”如画

刘振兴  小蚯蚓敲开致富门

朱玉东  一个村里240家淘宝店

张海玲、田冉  小箱包大梦想

朱武涛  “俺就是这村里的人!”

初宝瑞  “扶贫馒头”加工忙

孙慧英  政府帮扶 身残心暖

孙杨  残疾夫妻深山养土鸡脱贫走富路

熊国涛  手工艺小马扎“编”出致富路

相军  山村“圆梦”

金剑锋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硬汉

张国庆  把农家女“炼”成农民画家

张健  扶贫车间“玩直播

杜昱葆  无腿农民双臂撑起脱贫梦

董乃德  智慧农业促发展

朱杰  甜蜜的柿业

朱玉东  残疾夫妻脱贫路

李宗宪  扶贫大棚助脱贫

李宗宪  致富思源不忘本 扶贫济困献爱心

杨绍兰  “五彩农业”助民脱贫致富

赵东山  煎饼大妈的新年心愿

孔晓政  爱心饺子宴温暖贫困心

马星魁  精准扶贫 济铁给力

李振先  特色养殖业助力脱贫

王子光  覆膜变奏曲

孙树宝  环绕地球一周义诊路

房德华  秸秆编织  助力脱贫

房德华  莲叶何田田 脱贫可采莲

赵东山  羊司令脱贫致富记

赵东山  产业扶贫灿如花

张海玲、张新建  木耳大王刘春艳

刘振兴  小手艺编出“幸福路

高佳  扶贫车间的花季少女

孙中喆  “织出”致富路惠及五万百姓

孙中喆  残疾夫妻的脱贫致富路

李玲  黄河故道芦笋种植 脱贫走上致富路

鲁少河  身残志坚创业梦

邓兴宇  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

李玲  立足特殊教育  帮扶贫困家庭

张海玲  精准施策助脱贫 攻坚奋战打头阵

杨科  《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护航脱贫攻坚功》

刘磊  精准扶贫档案

吕廷川  兰陵:“扶贫车间”助我脱贫

吕廷川  爱心衣物流动站的故事

吕廷川  柳琴戏促文化脱贫

刘磊  “微光”——兰陵慈善爱心超市

熊幼玟  电商达人“板凳姐”杨俊红

延智  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

安勇军  丰收的喜悦

刘海梅  学无止境

王福东  百合花开致富路

王军  扶贫产业种香菇

孔晓政  “芳香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杜昱葆  “奶奶工人”创收忙

李世洲  扶贫车间在村头

张思博  特色产业助民脱贫致富

张思博  生态家园

张济平  绿色发展铸美景

杜昱葆  寒门学子上学无忧

杜昱葆  一朵非洲菊 富了沂蒙山村

杜昱葆  中药材“医”穷根

姜青林  农家喜事

宋光亮  家园

赵东山  就业铺就多彩脱贫路

曹业琦  山村小火车

周新国  杞柳“编”出新时尚

王祖良  编织和谐

赵东山  桃花加工

杜昱葆  金谷飘香沂蒙山

黄绍时  风力发电造福山村

董建盛  扶贫义诊济苍生

刘福轩  金色希望


“庆丰收、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

李信君  晾晒海带

张济平  家乡梯田别样美

赵登勤  火红的事业

于晴  幸福舞起来

刘军  红荷湿地

姜自立  致富梦

周坤  丰收

李士文  福寿情满微山湖

范海波  捕捞作业

陈亚明  农田飞防

林志萍  苹果市场

程先好  金色沂蒙

戚永良  丰收的喜悦

王祖良  丰收的喜悦

秦金武  晒秋

薄华瑞  满院金色

阮晓丹  舞在幸福的路上

刘长征  金秋柿乡

吴新华  天下粮仓

孙永杰  朝霞映辉

常城  忙秋

李厚臣  田横祭海

李济东  芦苇之乡

张晓龙  耕海人

李信君  海带丰收

王子光  晒粉条

王子光  车子,影子,果子

王子光  金色希望

王志刚  人勤春早

王晓光  调色板

王艺璇  春茶丰收

高洪明  收获

赵涵  割苇

李洪业  杨家父子赛种粮

骆慧英  母亲·食粮

马向军  樱桃熟了

赵英丽  丰收景象

王锡海  幸福的风

王帅  晒干贝

段崇和  家有喜事

李捷  丰收的喜悦

刘新生  喜摘玫瑰花

李勇  收蟹

张春耕  金灿灿的日子

张春耕  丰收的喜悦

姜兵  小康路上

赵菁  收获幸福

李建民  巧绘大地

马建军  收菜忙

刘洋  “浑水摸鱼”共享快乐

李月彬  黄河两岸鱼米乡

李勇  小龙虾大产业

陈亚光  永恒的碗

赵东山  柿饼加工忙

赵伟  心里美

董兴刚  方田作业

赵令时  山村乐章

李瑛  丰收路上

常明磊  收获

杨晓明  秋天的礼物


黄河滩区迁建系列

乔廷超、胡石磊、朱永红、支明朗  搬出穷窝拔

吕廷川  全村福

薛惠  鱼骨村搬家纪实

鲁少河、边春慧、邢玉慧  走在脱贫路上的刘福娥一家

乔廷超、朱红永、任中林  东明县菜元集镇一号村台迁建记

王轩南、田冉  同筑大村台,共圆安居梦——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建纪实

吴新华  鄄城县黄河滩区动迁纪实

张海玲  搬出黄河滩实现安居梦

张维堂  别了,黄河滩

乔廷超、朱红永、张伟杰  东明黄河滩区迁建记

刘江  黄河滩区的巨变

申广清  昔日黄河滩 旧貌换新颜

乔廷超、朱红永、张伟杰  东明黄河滩区迁建记

杨廷奎  黄河滩区搬迁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山东省摄影家协会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