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 | 参战3年 多次立功



1955年,转业前夕的张长增


1953年,张长增(后排右一)在朝鲜与战友合影


参战3年  多次立功

程君芳  崔珠坤

在德州市档案馆,收藏着一份德州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张长增的档案,记录了70年前,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度过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张长增出生于1932年6月,祖籍山东临清。1950年3月,张长增考入邯郸军校。当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积极报名参加志愿军,被分到炮兵33师担任观测员,奔赴朝鲜。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天上是像大雁一样飞来飞去的美军轰炸机,地面上是打雷一样的隆隆炮声。1951年到1953年7月间,身边的战友每天都有倒下的,但活着的战友把悲愤化成对敌人的仇恨,一切都为要多杀几个敌人,一切都为去争取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纪念章

有一次,上级命令他到另一个山头阵地上送一小桶汽油,但山上敌机正搜寻目标轰炸,自己牺牲倒是小事,完不成任务是大事。为不被敌人发现,他身上绑好树枝,匍匐前行。因敌机的轰炸,到处都有战友的尸体,有时他只能在战友的尸体上爬过去,此时他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战友的无比怀念,凭借顽强的意志,他躲过了敌机的轰炸,顺利完成了任务。

平时他和战友们时刻把打仗放在第一位,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是家常便饭。每次战斗他都积极冲在前面,在战友需要时,总是及时给予帮助。他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并多次立功受奖。部队领导把他的立功喜报一次次寄送到家乡,家属被评为拥军模范,并得到一些生活物品的奖励。为此,他更加努力地去战斗。他先后参与大小战役16次,因在前线遭到敌人炮弹袭击,致使一侧耳朵失聪。

1954年回国后,组织上安排伤残严重的同志去地方上休养治疗,但是他坚决要求参加工作,1955年12月,23岁的他被分配到临清航运局工作,后经多次调动,来到德州汽运公司工作。张长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人。他的妻子赵风荣,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后又获评省级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女儿张俊双已成长为德州一家医院的业务骨干。2018年3月,张长增因病去世。2020年1月,张俊双把父亲一直保存的肩章、领章、胸章、帽徽,还有被授予的奖章、纪念章,以及履历档案、立功证明、老照片、回忆录等15件珍贵军人档案捐赠市档案馆。

(原稿载于2020年11月20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往事)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作者 | 程君芳  崔珠坤

编辑|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