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文旅厅的关心指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文化、旅游、文化遗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市场执法等各项工作,常规工作扎实有序、重点工作亮点频现、整体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展示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作为新形象,为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市级文化设施:拥有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苏禄文化博物馆、美术馆五馆一院。
基层文化设施:拥有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22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3个;国家一级文化馆9个。建成标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21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惠民
2020年市县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5477场;举办“一十百千万”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德州市第六届广场舞大赛、奥莱之夜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386支,放映农村公益电影电影场次5万场;德州大剧院成功托管六周年,先后引进国际国内高端演出400余场,举办艺术普及活动129场,将高雅艺术送到了市民家门口。
文艺创作
近年来,荣获泰山文艺奖、精品工程等20余项,获得中国艺术节群星奖2次(歌曲《亲亲的老百姓》、《中国船号震天地》),杂技《高椅》荣获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金奖第一名。歌曲《那就是我》、戏剧《我要回家》入围2020山东省群众艺术优秀新创作品;13件文艺作品荣获“长河文艺奖”;正在创排红色杂技舞台剧《大刀记》、原创歌舞剧《西风烈》、现代京剧《追梦》、儿童剧《决战凤凰谷》,推动专业艺术创作实现新突破。
文物工作
全市现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56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大运河德州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全市各类国有单位收藏可移动文物约3.2万件(套);2020年组织实施了德州码头(仓储)保护展示工程、夏津文庙大成殿、德州机床厂旧址、德城城墙遗址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
非遗工作
国家级非遗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市级89人;拥有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家。2020年《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获得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事项。
文化产业
全市现有董子文化街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30家;2020年成功举办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组织开展主题活动835项9140场,参与人次131.56万,直接带动消费8755.79万,实现文化旅游普惠大众。
旅游业
2020年旅游市场回暖迹象明显,旅游市场加快复苏。成功举办首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参会人数达300余人。15个250亿元文化旅游项目集中签约,德州市文旅局与石家庄市文旅局签署旅游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全市现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齐河);A级旅游景区57家,其中4A级8家;在建文旅项目50个,2020年齐河欧乐堡动物王国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宁津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试营业,齐河博物馆群等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正在加快编制《德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
博物馆事业
全市现有备案博物馆15座,其中国有博物馆8座,非国有博物馆7座;市博物馆2012年建成开放。2020年“文明遗珠--德州精品文物展”荣获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秀奖”,成功举办《血砺忠诚--冀鲁边区革命历史文化展》红色主题展览、公益社教活动“德博大讲堂”、考古社教活动。
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
全市现有全国统一刊号报刊4种,连续性内部资料5家;1个市级台,10个县级台,县级台全部通过一级台省级验收;数字影院25家;在全省率先完成广播电视扶贫工作,全市32896家具备安装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实现免费安装、免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受到山东省广播电视局的肯定和推广。
文化市场
全市拥有旅行社60家,星级饭店13家;全市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6大市场领域执法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有序有效开展;2020年对网吧、旅行社、影剧院等开展不间断督导,出动检查人员32144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0226家次;实现广播电视、文物、旅游类执法案件零的突破;建成“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5000余处,提前实现“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全覆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德州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