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平原融媒记者 王帅 董娟)今年,平原县王凤楼镇柴庙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体收益不错,预计有30多万盈余,可这却成了村党支部书记赵仲利幸福的烦恼。“困扰我的是,30万的盈余是大伙儿分,还是用于合作社发展?”
全县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训下课后,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给出了建议:“这30万可以拿出一少部分用来分红,让大家更有获得感。剩下的用于发展,一定要把前景和大家说清楚。”带着专家的建议,赵仲利赶紧征求合作社成员意见。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是一个集体,有了凝聚力,所以这次我赞成,发展合作社也能让我们有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柴庙村村民赵传河说。
从以前的人心涣散,到如今的团结一心,几年时间里,这个只有199口人的小村庄发生了质的变化。柴庙村仅有600多亩耕地,之前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收入为零,为了破解村庄发展困局,2017年,王凤楼镇提出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赵仲利与村“两委”商量,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广泛动员,积极发动,全村土地全部入社。“习书记说,中国人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中,经过了一夏天,做村民的工作,达成了一个共识,抱团取暖,共同发展。”赵仲利说。
合作社成立后,柴庙村将全部土地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并将土地进行分级,利用优质土地资源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我们和登海道吉合作,共同做了一个科研项目,在不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收入的基础上,每亩地给我们800元的试验费,光这一项,收入就增加8万,再加上多出来的60亩地,这也是一项收入。”赵仲利介绍说。
经过三年的发展,村民的分红从每亩980元提高到1100元,村集体收入更是节节攀升,利用盈余资金,合作社投资发展了肉牛养殖产业,并利用扶持资金建起了1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以前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开始返乡挣钱。
“我回来是觉得越来越有奔头了,土地不用管,到时候拿分红就行。我还包了大棚,农忙的时候还能在附近打工,这一年算下来比出去打工挣得还多。”柴庙村村民赵传忠说。
柴庙村合作社的成功运行,给周边村庄起了很好的示范,以柴庙为试点,王凤楼镇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快速推进,全镇共注册成立77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其中11个村庄实现整建制入社,平均每个村村集体增收10万元。
“现在以柴庙村、王河沟村作为示范合作社进行引领,我们全镇成立为民服务中心联合社,对全镇77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包经营,这样能进一步夯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平原县王凤楼镇组织委员马清超说。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王凤楼镇积极探索创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招硬招,整建制试点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能增收、群众得实惠、农村有奔头”。
平原县王凤楼镇党委书记赵宪国表示:“下一步,我们王凤楼镇将继续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扩面、提质增效,向土地规模要效益,提高亩产收益;向三个园区要价值,提高农作物附加值;向党支部联合社要管理,提升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