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星期一,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走进齐河鼎泰庄园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鼎泰庄园合作社),这里,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让人陶醉;这里,鸡鹅穿梭着捉虫啃草,喜鹊欢快地叫着,一树树枝桠挂满来年的丰硕;这里,聚合着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是一处国内知名的大型田园综合体。
今年56岁的孙京梅,是合作社的理事长,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殊荣。今年,是她坚守有机农业种植的第10个年头。
1年树谷,10年树木。满园子的树,茂盛地长着。合作社采用“立体循环种植”模式,年产有机梨200万斤,有机桃、杏、苹果200万斤,产品遍及北上广,远销俄罗斯、新加坡等地,解决了周边1200多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她们每人年均收入已达3万多元。
为了跳出“农门”,高中时,孙京梅甚至连考了4年大学。从农村到县城,再到济南、北京,算是脱离了乡村。但2010年,有机农业又把她拽回了原点。
“初衷很简单,就想种出让老百姓吃得起的有机蔬果。”2010年,孙京梅在北京的生意已经做得红红火火,年利税达到6000万元,雇佣的农民工就有1500多人,也算是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
一次逛超市时,她看到一个进口的有机苹果,卖将近100块钱。100块钱的苹果,有多少老百姓吃的起?为啥咱自己就种不出又便宜又干净的蔬果呢?孙京梅萌发了回家种地的念头。
她要回家种地的消息传出后,人们都说,孙京梅疯了。但那个时候,孙京梅铁了心要回来。
2010年底,她在家乡齐河县刘桥镇流洪村流转了2000亩地,创办了合作社,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种植之初,她就给合作社定了“三不”原则:不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激素。
但是,种地哪里是想象得那样简单。因为不打农药,被虫子啃噬,山药长得奇形怪状,土豆长得如鹌鹑蛋般大小,一斤8分钱都没人要,好几个技术员气得辞职。
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生产队长曾劝说孙京梅用些农药,结果被她以“我的果子我负责”怼了回去。“我知道他是为我着急,但咱定下的事不能有一丝一毫地更改。”孙京梅说。
2010年到2013年,孙京梅在这块地上投入达3000万元,却鲜有回报。“最难的时候,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四处求人借钱,一年200万的承包费都凑不齐,所有人都觉得我要倒下了。”孙京梅说。
2014年3月,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来到合作社。这给她和社员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坚定了她走下去的决心。
从那开始,各级妇联帮着孙京梅对接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于兰岭、山农大植保学院刘玉升院长纷纷给她支招,采用以虫治虫、以草治草的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趟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2017年,省妇联又帮着对接了鲁担惠农贷,全省第一笔鲁担惠农贷200万元就贷给了鼎泰庄园合作社。这一年,合作社的有机梨、有机杏和有机桃,产量突破了1000吨,政府又出资建设了3000吨冷库,合作社不断壮大。
可很多乡亲却仍然没有找到致富的门路。每当想起这些,孙京梅都心如刀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不仅要做给他们看,还要带着他们干,更要帮着他们赚。”孙京梅把附近十几个村的村民都吸纳进合作社,累计解决350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现在,合作社一年有2000多万元的利润。这些钱除了用于生态循环农业之外,还投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2019年,孙京梅在北京林业大学设立了“鼎泰林业奖学金”,累计有500余名学生拿到了奖学金。
10年来,她还累计向家乡的4所学校捐赠了100余万元的物品;常年免费为全县的幼儿园、敬老院提供有机果蔬。
去年,孙京梅和省妇联工作人员一起赴重庆,参加鲁渝扶贫协作活动,累计为当地销售爱媛、杷杷柑、血橙、春见等水果2360余吨,销售腊肉、土蜂蜜、无花果干、阴米等特色农产品近20吨。
今年,她赴新疆喀什和库尔勒,对接调研防护林种植生态农业以及大仓东移项目,捐赠2万株新优品种果树苗;和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百万亩沙漠造林项目。
眼下,齐河正全力推进大造林、大绿化工作,孙京梅承接1.3万亩防护林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无价的。”据孙京梅介绍,这里是齐河未来10年发展的城市“绿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涵养水源39万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300万吨,产生氧气1600吨,吸收尘埃7500吨,将使齐河的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休闲健身场所更充足,生活环境更宜居。
铺展的是绿色,收获的是希望。“扎根沃土10年,我深深体会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农业的前景会更美好,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广,社员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孙京梅说。
大赛投稿邮箱:
298025213@qq.com
联系方式:
市扶贫开发办 桑冬冬 2681095
德州日报社 屈大鹏 18866090195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文案|朱代军 李榕
摄影|刘振兴 孙耕
制作|孙耕 刘振兴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