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从简勿铺张,移风易俗树新风;百年身后要火化,厚养薄葬最文明。”1月11日,在宁津县相衙镇编席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王进强正和同伴一起,创作移风易俗顺口溜。
50岁的王进强两年前还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光棍一条,还因常年酗酒患上心脏病,日子过得越发贫困,天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村民叫他“拖贫人”,平时见到他都躲着走。
为帮助王进强,相衙镇扶贫干部江军华三天两头往他家里跑,叮嘱他勤洗澡、勤换衣;亲自帮他做家务,整理卫生;鼓励他丢掉酒瓶,学一技之长,勤劳致富。思想上拔除了“懒根”的王进强当起了保洁员、还帮村里修剪花木,每年能挣5700元,再加上扶贫产业项目分红,一下子从“拖贫人”变成了“脱贫人”。
“王进强不是个例,脱贫攻坚过程中有部分贫困群众头脑中以‘勤劳致富为荣,比穷比困为耻’的荣辱观尚未树立,倒逼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以精神力量对症下药治愈‘精神顽疾’。”宁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淑香说。
宁津县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围绕宣传抓引导、围绕培树抓示范,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扎实开展新民风道德评议、移风易俗、诚信建设等活动,以“新民风”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促使贫困群众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2020年以来,宁津县累计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培训800余场次,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累计万余人次接受培训。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成立812个红白理事会,全部制定章程并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所有贫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推出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切实筑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精神高地。
新民风劲吹,新面貌显露。通过新民风建设的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显著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意愿明显增强,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升。如今,改头换面的王进强总想着要为村里人办些实事,他加入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向村民宣讲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引导大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升学创新办、其他事不办”,不比排场、不比阔气,把“人情账”省下来发展生产。宁城街道大香房村组建传统色彩浓厚的锣鼓队,取代高档车队迎亲,热闹又喜庆;津城街道高庄社区建立“道德超市”,鼓励村民同不文明现象做斗争;保店镇黄镇村在贫困户中开展“美丽庭院户”评选,颁发光荣牌和物质奖励;相衙镇惺悟寨村将每个月的9日定为“孝老日”,常年在县城居住的子女在这一天都会回到村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全村老人理发、体检、按摩。
“新民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更需要久久为功。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好组织引领的主导作用、群众参与的主体作用、各方联动的助推作用、督促检查的保障作用,切实抓好统筹,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营造‘党风正、政风清、民风好’的氛围。”范淑香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张兆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