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记者走进齐河县安头乡后里仁庄,97年前,这里诞生了德州市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之一的后里仁庄党支部。
“它像一颗明星,呼唤着民众的觉醒,闪烁着新时代的曙光,尽管只存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它为德州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革命火种开始在齐河大地播撒,在鲁北、鲁西北乃至全省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市委党史研究院宣传教育科科长韩红秀说。
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的创建者,是山东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贾廼㕊。
贾廼㕊(1900—1964)号石亭,安头乡后里仁庄人,1920年,考入济南商业专科学校,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1年9月,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发起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贾廼㕊积极参与,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骨干。 1922年,贾廼㕊在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的介绍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共产党员,由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4年春,贾廼㕊在家乡着手组建基层党组织,在本村李茂善家的小东屋里,发展了长兄贾廼俄和儿时伙伴曹清年入党,并秘密举行了入党仪式,后里仁庄三人组成的党支部正式成立。
1927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中共山东省委和一些地方党组织连遭破坏,贾廼㕊被捕入狱,后里仁庄党支部与上级失去联系,停止了革命活动。
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尽管只存在了两年多,但是他们与齐河刘桥朱锡耿发起的农民运动相互支持,与禹城李宗鲁支部遥相呼应,在沉寂的鲁北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
至1949年10月,齐河县共建立28个区委,建立497个党支部,发展党员5798名。广大党员在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参军支前等方面,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
为了把红色基因不断传承,2020年安头乡成立工作组,由乡党委副书记王健任后里仁庄村党支部书记,同新选出的两名后备干部,组成新一届村支部班子。他们多方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以“拆危清残治脏除乱”工作为抓手,发挥全村20名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参与改善村居环境。去年 8月,后里仁庄村完成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村里环境好了,群众的心里亮堂了,人心也凝聚了,我们将落实乡党委‘生态+产业+文创’的思路,投资5000万元启动后里仁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围绕党建培训、特色产业、乡土体验、田园休闲,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综合体,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对于今后发展,王健充满了信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德鹏 董天力 通讯员|段慧 崔志华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