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工业树” 扩容“产业林” ——“十三五”期间庆云打造工业强县综述

2020年12月18日,寒冬时节,走进庆云经济开发区,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厂区内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处处热情洋溢、干劲十足。这里是庆云进行工业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庆云工业产业基础薄弱,一度面临工业体系“有山无峰”的现状。如何实现产业振兴,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县?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给出了答案:“我们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头号工程,坚持以全产业链战略思维谋划产业振兴,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走一条符合庆云实际的工业强县之路。”

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的时间点回望,5年间,庆云工业发展经历了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形成了“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新格局。

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速40.1%,全市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家,全市第5。

深度精准对接  大项目落户小县城

上月18日,位于庆云经济开发区的德州海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扇扇簇新的高档铝合金和塑钢门窗整齐码放装车,2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这是庆云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德州海螺建材所隶属的安徽海螺集团,是一家集制造、贸易、投资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2019年跻身世界500强。

“克服疫情影响,项目从去年6月2日签约,到8月28日正式投产,仅用了87天,创造了海螺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公司办公室主任孟庆栋如此形容在庆云投资的感受。

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在庆云,海螺集团除了此项目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打造海螺集团北方发展战略基地。

海螺集团落户庆云,正是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带队招商、“六顾茅庐”的结果。去年4月初,庆云了解到海螺集团有意在北方地区建设高端系统门窗生产基地。机不可失,王晓东于4月16日便带队前往海螺集团会谈、邀约。在随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双方高层互访6次,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好项目从来不会自己送上门,想要握紧主动权,就要主动出击。

庆云决策者深谙这一道理。“我们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鲜明工作导向,全力以赴抓大项目、好项目。”王晓东说。

“十三五”以来,庆云将招商引资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主要领导频繁外出登门招商,瞄准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主动对接央企、强企、外企。将产业链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突破方向,以全产业链战略思维谋划产业振兴,确定了22条重点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抓项目招引、建设,让项目在产业链上“花繁叶茂”。仅2020年,庆云新签约重点项目 35个,总投资 144.2亿元;新开工项目27个,实现到位资金26.49亿元。固锝电子、山东水发集团、海螺集团等知名企业先后到庆云考察、签约,刷新了招商引资的新纪录。

如果说主动招商是庆云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用活以商招商则是其另一大法宝。“企业有资源,政府有政策,用活以商招商,可以让招商引资工作事半功倍。”庆云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吕德山感慨道。

以商招商所释放的“磁石效应”,在山东盛达联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立身上能找到答案。

2017年3月,盛达联创落户庆云,此后,刘树立又先后联系、牵线相关产业的40余家企业与庆云达成投资意向,德卡斯铝业、博瑞宇能源设备、威智电力设备等3个项目先后落户庆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商招商。

吸引这些企业落户庆云的,除了其先人一步的服务意识,还有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早在2017年3月,庆云就建设了京津冀产业园,搭建起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平台,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重要承载区聚集地。

“十三五”以来,庆云坚持把京津冀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全县共引进京津冀地区重点项目51个。其中,文体健康类18家,装备制造类20家,电子信息科技类7家,城市综合体类3家。

注重沿链聚合  构筑链式集群优势

产业龙头是座“富矿”,如何挖出最大效益?庆云跳出龙头看全局,激活龙头沿链集聚项目的优势,做补链延链强链文章。

世纪星文体器材有限公司是当地精心培育的体育产业龙头,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从最初只能生产单一校园器材,到目前已自主研发第二代智能产品50余种,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在培植世纪星做大做强的同时,庆云又不断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壮大、集聚。今年,借助获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东风,高标准建设了高端体育装备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26亩,可容纳大小体育装备制造企业10余家,努力实现“龙头+园区”的叠加效应。

“产业集聚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能形成虹吸效应。企业主要生产体育器材配件,目前60%的市场在庆云。”宇泰运动器材项目负责人于栋,对于链式集群有着深刻的理解。眼下,企业又入驻高端体育装备产业园,预计年销售收入2.4亿元。

目前,庆云已培育规模以上体育产业相关企业69家,产品涵盖健身器材、塑胶跑道和文教用品等十大系列上千个品种,形成了世纪星文体、奥康达体育等知名企业为龙头,京奥体育、鲁华体育等成长型企业为骨干,鹏之泰体育、博越之星体育等配套加工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体系。2020年全县体育产业总产值超40亿元,增加值占年度GDP的比重近7%。

体育产业只是庆云从“点状突破”到“链式集聚”的一个缩影。摊开庆云的产业发展地图,这里还有依托华芯电子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引进了四川中光防雷、深圳平晨半导体、深圳金誉半导体、山东吉芯微电子等上下游企业。依托传茂热能新材料,规划建设了占地160亩的新材料产业园,可容纳新材料上下游企业6家。依托海螺建材品牌效应,建设了型材产业园,充分释放其协作引领作用,把供应链打通,串联玻璃、门窗、地板、五金件等生产企业,迅速形成从上游原材料、中游型材到下游高端门窗的全产业链,根据规划,3年时间将实现 30 亿以上产值。

“独木不成林。‘集群’之意在于共享、共生与共赢。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带动产业链扩大‘朋友圈’,已经成为庆云加快产业集聚的重要途径。”在王晓东看来,围绕龙头上下游产业链、合作链做增量文章,既让招商引资更加精准高效,也为产业发展撑起了“四梁八柱”。

“十三五”以来,按照“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庆云已经形成十大产业体系,其中,被市里纳入“541”产业体系的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该县的三大主导产业。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71.49亿元,力争3年内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一切为了企业  “全域”提升营商环境

上月28日,位于庆云经济开发区的诠道科技新材料项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经过混料成型、烧成、加工等多项工序,生产出的高级绝热材料标砖,整齐传输在全自动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

项目由北京诠道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双高新”企业、国家863计划专业耐火材料核心骨干企业,拥有自主BTT系列品牌。

一家原位于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何将总部,从北京“举家”迁至庆云?“让我动心的是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担当负责与高效工作。”总部迁址,关联各方,非有重大吸引力,难以形成决策。对于公司负责人张建华而言,吸引他的是诚意二字。

近年来,庆云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已先后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2018年,得知诠道科技正在为生产基地寻找合适落脚地时,庆云县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北京拜访,诚挚发出邀请。期间,张建华曾多次到绍兴、宁波、连云港等地考察,甚至2018年10月在某个国家级开发区注册了公司。但庆云并未放弃邀请,招商专员2年间登门推介庆云20余次。在问及企业需求时,张建华提出“希望能协调建设一个专为企业所用的加气站”。当听到“将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的表态后,张建华终于吃下定心丸。

项目落地后,经济开发区专门为项目配备了一名企业包保人,针对企业签约、落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程跟踪服务,并积极落实好各项奖励政策。

“现在看来,庆云我们选择对了。”采访中,张建华多次对庆云的营商环境点赞。他把这种“正确”变成了进一步的“扩容”。2020年1月,诠道科技把总部从北京迁到了庆云,张建华的妻子、儿子也相继落户庆云。“我已经在庆云安了家,成了地地道道的庆云人!”张建华笑言。

张建华切身感受的背后,是庆云全力锻造营商环境金质名片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庆云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县重点改革任务,成立了“一号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革新行政审批模式,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特约观察员反馈问题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监督网。

其中,为提高审批效率,将审批方式由“串联”改为“并联”,在全市率先实行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登记、安全措施备案等申报手续“十三证联办”的并联审批新模式,目前已为智谷云联等41个项目进行了快捷办理。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还抽调11人建立代办帮办办公室,对201项审批事项及关联事项提供个性化代办帮办服务。德州帅客标志服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受益者。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转型生产隔离衣,审批局工作人员全程提供代办帮办服务,企业在2个工作日内先后拿到《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备案证》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证》,得以顺利开工生产。

“营商环境没有局外人。庆云发展等不得、慢不得,庆云突围靠什么?靠的是负重奋起,靠的是担当作为,靠的是勇于创新,给企业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吕德山说。

优质的营商环境带来了市场主体的快速膨胀。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庆云的市场主体达30561家,比“十二五”末的14956家增加了15605家,增长率104.3%,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爱上了庆云这片发展的热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通讯员|王凡存 马俊良 王洁令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