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更高效
政务服务加速跑
“不用带建筑施工许可证跑业务,省心又省力,真是太好了。”几天前,刘女士到政务大厅办理建筑垃圾处理核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业务,却在提交材料时发现建筑施工许可证不见了。就在苦恼的时候,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提醒她,不用原件只要有电子建筑施工许可证即可,刘女士很快完成了业务办理。
按照德州市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面实行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审批机关同时发放纸质证照和电子证照,同时,企业可下载和打印带有审批机关电子签章的电子证照,提供亮证服务。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和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和住建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的依据,原则上不再要求提交纸质证照。
审批单位在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核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业务时,不得要求企业提供2020年10月之后批准的纸质施工许可证。
区行政审批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不断优化网上服务流程,完善工程建设审批管理,通过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审核、电子签章、赋码生成等程序,系统自动生成电子证书。
自推行电子施工许可证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企业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业务时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上传申报材料,业务审批通过后,不需前往服务窗口,可随时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平台,下载、打印和使用施工许可电子证照,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实现办理事项审批不见面、办事不跑腿。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书的颁发,实现了电子签章、电子证书等在施工许可审批中的应用,并添加了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即可查询所有相关信息,实时读取数据进行验证,与纸质版施工许可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更解决了纸质证件携带保存不便等问题。
这是我区行政审批服务提速的一个缩影。
企业开办便利度不断提升,区行政审批部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企业开办可通过“一窗通”企业平台、爱山东手机APP、智能审批终端“秒批秒办”进行网上申报,利用“企业外网申请—工作人员内网审核—审核结果外网反馈”运行模式,实现工商登记网上办理。最大限度提升“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率。持续推行“一链式”办理和“一业一证”改革,结合经开区职能通过区内事项集中入驻大厅、委托进驻等方式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政银合作”就近办理就近领照等方式多渠道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春节不停工
200 余员工忙生产
2月2日上午,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内,单晶制造部部长崔彬停下手中的活,打开话匣子:“我家是外地,前几天公司说春节不放假,我们积极支持,既是响应当地过年的号召,还能加快生产进度。”
山东有研项目在2018年落户德州经开区,在2019年山东省重点项目名单中位列第一,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
2021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投资80亿元的有研半导体8英寸硅材料通线量产、12英寸通过国家窗口指导。
去年8月,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传出好消息:8英寸半导体级直拉硅单晶一次性拉制成功!这是在德州经开区新厂区使用新设备生产的,是山东省首根半导体级8英寸直拉硅单晶,标志着该产品在德州量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去年10月16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举行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通线量产仪式。
“自2018年7月26日项目签约到2020年10月16日项目如期完成建设并实现通线量产,赶上一线城市工业项目的建设速度。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我们有很深的感触,无论是区行政审批部在项目落地之初为我们集中办理手续,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还是区科技创新部全程安排专人对接,亦或是项目最终冲刺的关键时期,开发区安排专门副主任通过‘早餐例会’这种方式,有问题及时发现,协调解决,保障项目建设及时快速推进,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开发区的‘速度’与‘温度’。”公司副总经理常青说。
“有研半导体项目的落地,促成了德州经开区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德州经开区乃至德州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我们在集成电路这个大产业上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这个项目的引进也集聚了一批在半导体产业方面的高端人才,提升德州经开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今后产业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区科技创新部部长赵兴说。
受疫情影响,山东有研公司决定今年春节不放假,加强员工的疫情防控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加班加点地生产。
从北京整体搬迁至德州经开区后的首个春节,山东有研公司将有200余名技术人员坚守在这个项目的生产一线。“大家也都憋着一股劲儿,争取早日打造成半导体高地。”常青说。
假日不停歇
文明宣讲上云端
“文明是一朵花,一朵纯真芳香的花,我们用热情去灌溉……”
临近春节,走进宋官屯街道十二里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听到清脆的童声,讲述着她心目中的文明礼仪,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孩子那纯真的声音,如同初春大地上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温暖而有力量。
这位正在宣讲的小朋友是徐金粟,是宋官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也是宋官屯街道“文明礼赞”的宣讲员。她说,希望通过她的宣讲能够带动身边的小朋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仪。
与以往宣讲不同的是,台下空无一人,仅有一名摄像师正为她摄像。
此次宋官屯街道“文明礼赞”宣讲,徐金粟原本是要跟随全体宣讲成员到各个社区进行现场巡回宣讲,由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提倡少出门、不聚集的形势下,传统的宣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为了打破线下宣讲的局限性,宋官屯街道将‘文明礼赞’打造成‘云宣讲’,为每个宣讲员录制宣讲视频,然后通过我们的‘德州经开宋官屯微政务’微信公众号发布,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听到宣讲,让宣讲通过更加新颖的方式传播扩散,真正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宋官屯街道宣传办、文明办主任扈文蔷说。
据悉,本次“云宣讲”包含7个宣讲内容,宣讲队伍由辖区的道德模范、党员干部、学生代表、优秀志愿者等本土宣讲员组成,以讲故事、朗诵、相声等多种形式,用身边人的叙述方式,讲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道路上的动人故事。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创新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典型宣讲、文明表彰、志愿服务等形式,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筑文明和谐的时代新风。”扈文蔷说。
线下转线上,是宋官屯街道应对疫情的方式之一。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该街道聘请第三方进行核酸检测,并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场所每天进行消杀,另外在各社区、各小区门口设卡口,严防进出小区。值得一提的是,宋官屯街道王庄社区等在疫情防控中借助科技手段,启动社区人脸识别+体温检测系统,不但可以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小区,还能够实现追踪功能,进一步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棚改惠民生
搬进楼房过大年
“今年春节,就在这新楼房里过啦!”1月22日,在耿庄社区,刚刚拿到新房钥匙的袁桥镇辛庄村村民赵云坤,迫不及待和家人一起到“新家”里看看。
辛庄村是耿庄社区第一个搬迁上楼的村庄,当天,全村82户村民按抓阄顺序,顺利挑选新房,并完成安置拆迁协议签订及水、电、气、暖的开通,有序搬迁上楼。
“楼房比平房干净宽敞,洗澡、取暖都很方便。”赵云坤喜上眉梢。
耿庄社区是我区申报的棚改项目之一。目前,一期A、B、C三区3360套楼房已具备交付条件,可以分期安置。社区根据实际划定了安置楼房区域,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聘请物业公司入驻。除辛庄村外,其他相关村庄也正在加紧完成拆迁、陆续上楼。
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群众居住生活环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自2015年以来,我区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结合发展实际,申报了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列入了省棚改计划,在林庄社区、王庄社区、曹村社区、小刘社区、耿庄社区和沙王社区共6大社区一期、二期分别实施,投资120亿元,由开发区回迁房建设工作小组统一部署,开建(盛信)公司为建设单位具体实施,建设232栋高层住宅、2.3万套安置住房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353万平方米。
目前,6大社区棚改项目有序推进。2月1日,记者在小刘社区二期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吊塔耸立,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外墙涂料喷刷、门窗安装、墙地砖安装等工作,一片热火朝天、忙中有序的景象。
小刘社区二期项目投资规模30亿元,占地38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
“为保障工程顺利建设,我们正全力抢抓工期,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计划春节前完成外装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建筑内外装施工,确保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小刘社区二期项目建设方负责人赵春江说。
“住有所居是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石,棚户区改造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区建设管理部部长马金东说,他们通过加快棚改搬迁进度、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棚改项目建设质量监管等措施,全力以赴啃下硬骨头,坚决打赢棚改攻坚战。
目前,我区已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23160套,已有7个项目、1.3万套安置住房交付使用,由镇街分批次组织回迁安置工作;4个项目、1万套安置房正在推进建设。6大社区11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惠及开发区城市规划区内47个村、1万余户、4万余名群众。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路龙帅 通讯员|韩哲 陈宝滨 史娟娟 孙培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