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年住院4000余人次,年手术量3000余台次,其中微创手术占85%以上……数字虽枯燥,却是诚实的,它真实记录着德州市立医院妇科为护佑妇女健康所作的贡献,凝结着全体医护人员的心血。
去年12月18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传来喜讯,2020年度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公布,这一科室名列其中。“这是一个崇高的褒奖,也是一个新起点,我们将借力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优势资源,促进全院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更精湛的技术和更优良的服务造福患者。”德州市立医院院长段立新说。
新技术有实力
手术康复快且美观
德城区的张女士被盆底功能障碍困扰多年,她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导致走路摩擦溃疡,时常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日,市立医院妇科团队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实施的经阴道全盆底重建术取得成功。
目前,市立医院妇科可以熟练开展的经阴道手术,是普通宫、腹腔镜手术的升级版,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恢复更快,同时不留疤痕。市立医院妇科主任崔立新告诉记者,早在20年前微创手术刚兴起时,医院领导班子便敏锐意识到这类技术的应用前景,第一时间引进了宫腔镜、腹腔镜诊疗设备,并派人到先进医院学习进修。
这些年,市立医院妇科的微创手术技术日益精进,术式不断改良,从普通宫、腹腔镜手术,到单孔腹腔镜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手术,呈现从微创向无创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在专业细化发展中,科室每年开展1至2个省级新项目新技术,共包含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计划生育四个专业团队,做到了妇科手术无禁区,对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宫外孕、恶性妇科肿瘤等各种妇科疾病都具备丰富的诊疗经验,能够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新标杆显魅力
建高质量人才梯队
好的技术要有人才作支撑。身为科室“领头羊”,崔立新勇于挑战疑难杂症、完成高难度手术的同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学科骨干。她建立完善科室管理制度、设立疑难病例讨论时间、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为新人定制学习计划,还建立了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不懈努力之下,妇科建成一支高质量人才梯队。
副主任魏莉从事妇科临床18年,成长之路上,多次外出进修学习,攻读了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硕士学位,多次获得省市级妇科专业奖项,业务能力得到普遍认可。“医院和科室为个人成长提供了好机会、好平台,在这个集体,我有满满的获得感。”她对记者说。
“自2011年进入妇科大家庭之后,便被科室严谨的工作态度、浓厚的学习氛围、独有的科室凝聚力所吸引。”今年33岁的林立娟,凭借胆大心细的“钻”劲儿,成为科室的青年骨干,能够熟练完成常见妇科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她认为,细节决定成败,手术无大小,再小的手术,也要想办法做到极致。
崔立新十分看重传帮带,除了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技术传授给新一代医生,还体现在她带领科室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让科室综合实力和业内影响力稳固提升。2020年7月,德州市立医院聘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长忠教授担任妇科专业学术导师,高级人才的赋能,也为科室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
通过近几年的内培外引,如今,在德州市立医院妇科,有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才逐步走向成熟,一些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学历人才,及时提拔担任学科骨干——科室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现有硕士学位人员5名,在读硕士2人,正高专家1人,副高专家3人,高端人才数量创下科室历史新高。这些强劲有力血液的补充,使科室在科研学术、医疗技术水平提升、临床教学等学科建设方面如虎添翼,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好服务见真情
对待患者如亲人
1月份,妇科收治了一位重度子宫脱垂的聋哑患者,由于长时间子宫脱垂,引起了外阴部不适,入院后,她一直眉头紧锁、神情痛苦。患者只认识简单文字,未接受过专业语言训练,沟通成了问题。
为此,科室护士长刘华指导责任护士梁爱华,专门上网搜索聋哑人沟通技巧,通过简单的手语,结合传递图片及纸条的方式,进行耐心、细致地交流,随时关心她的感受。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术后康复出院,出院前,她紧紧握住梁爱华的手,流下两行热泪。
“妇科疾病一般都隐私,往往患者不好意思跟他人讲,因而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很大,这给我们护理团队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崔立新介绍,每位病人入院后,科室都会派一名责任护士自始自终照顾,确保对患者病情了如指掌;对每位出院的患者,科室都会留下联系电话,定期追踪随访,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及时跟医护人员沟通。
优质服务不是纸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可以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张整洁的床铺、一次详细的健康宣教,但最核心的仍是用专业护理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一直以来,我们紧抓优质护理服务这一内核,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从各个细节着手,改善病房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护理服务质量居于全院前列。”刘华说。
“前期,我们妇科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讨论,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了学科发展规划,明确了学科发展目标。”在崔立新看来,重点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医院的鼎力支持,以及科室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还将大力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继续提升服务品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科室整体水平再创新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晓航 刘潇 通讯员|杨梅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