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黄河豆腐窝管理段冰凌观测员:黄河安好就是最大的团圆

“现在天气暖和了,出去巡视没前段时间那么遭罪了。”2月12日,大年初一,早上8点,齐河黄河河务局豆腐窝管理段工程技术员颜波及巡察员孙茂林一边驾车沿着黄河大堤巡察,一边跟记者聊起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1月份,齐河遭受极寒天气,黄河河面上出现了流凌现象,最大流凌密度达到90%,最大冰块面积为10平方米,冰层厚度最大值达到21厘米,最大封河长度16835米,创2016年以来的最大值。

管理段上工作人员拎着冰笊篱,揣上卡尺,背上防护绳,迎着刺骨寒风,在满是冰凌的黄河冰面上,凿个碗口大冰洞,记录好冰层厚度。

“凌汛期开始我们就全员出动,24小时轮流值守,流凌密度大的时候,我们就要加强巡查。”颜波说,豆腐窝管理段有15人,3个人一组,负责冰凌观测。管理段河面长度为14.4公里,有将近40个测冰点,大家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

早晨8点半之前,管理段要上报所辖河段内流凌的数据,大家伙6点多就起床,7点左右就要去现场。

一手观测,一手将数据填好,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由于戴着手套,填写数据很不方便,大家一般都是裸露着手工作。河边风大,冻僵是小事,很多同事的手都已冻伤、冻裂,一圈巡测下来,他们的脚也会冻麻,得跺几下脚才能开车。

“以前我们这没有配车,都是自己想办法出去,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电动车,条件非常艰苦,现在好多了。”颜波说,每次巡查,一个来回就要走将近30多公里路。

凌汛期冰凌观测是最危险的工作,淌凌密度大的时候,冰多流急,很容易形成冰凌堆积,造成河道堵塞,形成冰坝。“形成冰坝了不得,就怕这种险情出现,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下午3点多,他们结束了第二轮冰凌观测。

“我家就在黄河边的村子里,距管理段3公里远,我在段上过了21个春节了。”52岁的孙茂林说,“只有我家离这最近,春节值班责无旁贷,让年轻同事回家团圆,我们心里也跟着开心。”

“记得刚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就是在段上过的。”颜波说,2005年大年初一,他值班,对象也跟着过来陪着。如今,他在段上已过了13个春节,有时能包水饺吃,有时买点冻水饺煮着吃。前几年,管理段还是平房,没有空调和暖气,只能烧炉子,屋子比较冷,现在搬进了新的办公楼,宿舍也有空调了,“跟那时候比,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

“冰凌观测工作关乎着治黄工程,关乎着全县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工作上不敢有一丝马虎和懈怠。”颜波说。

“每当看到大坝上有一家子人来游玩时,我们都会心生羡慕,然而游客来玩时,正是我们值守任务最吃紧的时候,平时也没有节假日,几乎全年无休,没时间陪老婆孩子,心里还是比较愧疚,但都为了工作,为了全县百姓,家人也都理解。”颜波说。

记者了解到,黄河齐河段有6个管理段,共60余人,他们秉持“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理念,执着地坚守在黄河岸畔,为守护河道安全默默地奉献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石少军 通讯员 崔志华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