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是大年初二,宁津县张大庄镇双碓村村民段书荣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们拍摄的微电影贺岁片《就地过年之退票》上线3天点击率就达28万,这是我们双碓村文艺演艺队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拍、自演的,也是我们文艺队拍摄的第七部电影,很有可能刷新之前拍摄的微电影《药费风波》75.8万的点击播放量记录。”
《就地过年之退票》讲述了同村结伴外出打工的4位男青年买到了车票,正沉浸在即将回家过年的欢乐中,却从电视上得知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退票开启就地过年模式。”制片人段书荣说:“国家好了,小家才能好。这部微电影主要体现普通老百姓、外出打工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感谢他们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出的贡献。”
《就地过年之退票》的编剧、导演兼摄像徐长征是土生土长的双碓村人。他从1月21日,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创作出剧本、确定好演员,2月4日是传统小年,24位演职人员来不及吃一碗小年的饺子,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拍摄中,每天连续10多个小时高强度拍摄、制作,只为能在大年三十准时上线。“虽然我们都是非专业,但是大家热情高涨。”徐长征说。
谈及拍摄微电影的始末,段书荣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2015年,他是双碓村文艺演艺队的队长。那年他带领队员们在本村自编自演了一场热闹的“村晚”,有歌曲、舞蹈、秧歌,周边两三千名老百姓前来观看。虽然时隔6年,但段书荣记忆犹新:“第一年办‘村晚’,整个文艺演艺队都没有人会说普通话,我们从镇上‘借’了一名小学老师来报幕。”2016年,他们的“村晚”办起来游刃有余,还增加了小品、三句半等。为了更好地展现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 2017年,双碓村文艺演艺队决定扩大影响力,“改行”拍摄微电影,然后在网络上播放。就这样,20多位连电影院都没进过、最高学历只有初中文化、平均年龄45岁的农民拿起剧本,策划拍出一部微电影《彩礼风波》,直击高额彩礼,倡导节俭新风,网络点击播放量超过60万。
演出很成功,鼓舞了大家的信心。此后,他们越演越带劲、越演越上瘾。负责电影后期制作的徐全鹏今年17岁,当年他参与制作《彩礼风波》时只有13岁,他说:“4年微电影拍摄制作经历锻炼了我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勤思好学的韧劲。”33岁的演员殷海明被同伴们刻苦努力的精神感动,他重新拿起书本,考取了烟台大学的成人高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我们的微电影都是农村题材,教育意义大于艺术意义,因此虽然拍微电影没有一分钱报酬,但我们庄户演员一点不在乎,大家伙儿都愿意参与演出,为弘扬新时代农村文明新风尚做出贡献。”段书荣说。
记者|刘臻 通讯员|张兆坤
编辑|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