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还在寒假期间,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李同川依然在校园里忙前忙后。他笑道:“看着实验室一天比一天多,各项设施越来越完备,我打心眼里高兴。”
李同川是河北辛集人,2020年4月任现职。短短不到1年时间里,通过密集的务实之举,带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在德州扎下根,在助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振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耕化工硕果累累
李同川是资深化工专家,从考入河北化工学院(今河北科技大学)那天算起,跟化工的缘分持续了41年。
1984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同川被分配到国营第908厂(今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军民结合型企业,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是中国活性炭生产技术的发源地。
在这里,李同川的研究范围涵盖军用防毒面具及核潜艇用催化剂、军民两用的活性炭制品等。他肯动脑、不怕苦,踏踏实实搞科研,取得大量突破性成果。
李同川在做实验。记者张晓航摄
ZL-100脱硫脱硝活性炭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这是广泛用于燃煤电厂尾气净化的一种活性炭,此前只有德国和日本能生产,价格高昂。李同川带领30余人的团队,用了近3年时间突破技术瓶颈,不仅打破国外垄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每年为国家赚取上千万美元的外汇。
这期间,他一步步成长为化工尤其是活性炭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制定了煤质颗粒活性炭国家标准,编写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教材。
2001年10月,李同川的职业生涯迎来一个转折,从这家企业技术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的岗位上,被引进到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成为一名教师。中北大学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在这里,他的专业能力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正是凭借多年生产实践中的历练,课堂上的李同川从不照本宣科,总能用生产中的环节举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主讲的化工原理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2017年至2019年,李同川以西北赛区专家委员会主任的身份,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北赛区决赛,并带领中北大学队获得西北赛区特等奖3次,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此外,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次、特等奖2次;组织了2019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
李同川告诉记者,进入高校,是当时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偶然选择,后来才感觉到,这一选择极大拓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脚踏实地多干实事
2019年,李同川曾到德州调研,这里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以及对科技人才的重视,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德州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制药及医养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特色轻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基建产业,与中北大学的学科优势有很多契合点。”他对记者说,但当时自己没想到,未来会在德州干一番事业。
2020年4月,正在美国访问的李同川接到通知,被任命为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我心里一下闪过4个字——大有可为。”接下来的日子,他展现出实干家的精神,一刻也没闲着,一心扑在分院的建设上,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成果。
李同川(右二)率团队进企业调研。记者王志伟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任之初无法回国,他便在大洋彼岸和国内同事线上办公,起草相关规章制度,搭建分院未来运行的框架。
2020年9月中旬,回国后的李同川到德州召开分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太原中北大学本部,目的只有一个——为分院招揽人才。短短10几天,他和数十名有意向到德州任职的老师面谈。国庆长假期间,他又回到德州,为前来参观的老师实地讲解分院发展的蓝图,最终30多名老师留了下来,以中青年教师为主,50岁以下的全是博士学位、名校毕业,组成一支高学历、有活力的团队。
当年10月,第五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上,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祁贵生和李同川一道,带着50名专家与12项技术项目进行现场推介,与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到目前,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已经与多家德州企业建起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达成20多项合作,累计合同金额1200余万元。
11月,李同川代表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与德州学院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协议书》,确立双方在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共建共享等方面全方位合作的关系,目前已有3名德州学院教师被聘为中北大学硕士生导师,双方的教师也在一起做课题、搞科研。紧接着,又与山东华宇工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共建发展框架协议》,全面支持3所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助力德州高等教育水平提升。
满怀热情扎根德州
身为外地人,李同川说起德州的各条道路却是门儿清,记性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跑得多”。来到这儿的几个月里,他已经走访了五六十家企业,也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跑了个遍。他说:“既然在德州工作,就得真正了解这个城市,把这儿当成家一样。”
自己把德州当家,也积极培养分院教职工的归属感。李同川和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一起为职工解决吃饭、就医、用车等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投入工作。
采访时,李同川带着记者全面参观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各类不同用途的实验室有的已经装备齐全,有的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办公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也都一应俱全。李同川说,目前建成的实验室可以供50余人同时做实验,等全部建成,可以容纳100多人。
不在外面跑时,李同川喜欢到建设中的实验室转转看看,确保各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落实好。作为当家人,他精打细算,进购设备注重性价比,每一分经费都花在刀刃上。
在一间会议室的墙上,镌刻着中北大学建校60周年时总结的“太行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他说,干一件事,有一万个能干成的理由,也有一万个干不成的理由,这一过程中精神力量非常关键,“只要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我是新德州人,未来会有更多中北大学的教师成为新德州人。”第五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期间的一次采访中,李同川用这句话描述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也表达了对分院未来发展的憧憬与期盼。
李同川,1963年生,河北辛集人,毕业于河北化工学院(今河北科技大学)无机化工专业,现任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教授、高级工程师。深耕化工41年,先后在国营第908厂、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工作,在军民两用化工领域成果丰硕。2020年4月任现职后,带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在助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振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晓航 通讯员|张国文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