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齐河县晏城街道大杨村采摘园,8个大棚的草莓进入成熟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作为传统蔬菜种植专业村,大杨村拥有耕地1499亩,村民主要种植西红柿、白菜等,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病虫害多等问题,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陷入发展困境。2008年杨江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并引进建成草莓、葡萄等生态采摘园。2020年该村人均收入2.5万元,村集体收入58万余元。
“发展蔬菜大棚,村民心里没底。”回想起村里要发展蔬菜大棚时,杨江林坦言自己碰了一鼻子灰。没有经验,他就带领党员干部和种植户多次前往寿光、淄博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对比商议,大杨村建设了投资低、见效快、易管理的西瓜圆拱棚200亩,多样化高温蔬菜大棚400余亩。期间,党支部牵头开展服务,统一为种植户提供肥料、地膜、技术指导等,并建成蔬菜批发市场,组建果蔬销售专业队伍,既方便了村民种植销售,又促进了村集体增收。2010年,该村蔬菜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高标准蔬菜示范园。
在提升传统种植业过程中,杨江林发现乡村观光游已成为各地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我们村紧邻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附近建有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等大型旅游项目,还有国家级高标准蔬菜示范园这块‘金字招牌’,有了这些优势我们一定能发展好。”杨江林信心满满地说。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大杨村先后发展农家院2处,建设高标准草莓大棚8个、葡萄大棚4个,年均吸引外来游客1万余人,有力拉动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按照上级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方式,该村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先后硬化胡同8条、中心街道1800米,栽植绿化带7600平方米,绘制文化长廊1200平方米,完成旱厕改造223户,有效提升了村居环境。
在丰富产业业态的同时,杨江林还积极发挥外部资源优势,借智借力谋发展。去年,在省委“四进”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省农科院专家为该村制定了《大杨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20—2025年》,帮助村党支部注册成立盛杨果蔬专业合作社,引入品牌概念,设计制作专门的果蔬包装箱;加强与团省委及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联系,定期派专家来大杨村对葡萄种植、果树修剪、蔬菜管理等开展指导;对接也火(山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广线上销售,去年大杨村葡萄销售总收入达20万元。同时,利用市乡村振兴服务队提供的100万元扶持资金,在现有葡萄种植园基础上流转土地50亩,以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新建一处葡萄种植园,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黄晓龙 通讯员|段慧 魏善臣
编辑|黄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