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平原县恩城镇扶贫产业园的小番茄大棚里,迎来首批采摘客。扫码、测温……游客分批有序进入大棚,只见一个个红色的“宝石”点缀在翠绿的叶子间,一股香味儿扑面而来。
恩城镇扶贫产业园从无到有,再到成了品牌、有了名气,该镇扶贫干部很是欣慰。产业园管理主任马梦涛告诉记者,园区有果蔬大棚56个,每天售出西红柿、黄瓜、小番茄等果蔬8000公斤,每个大棚收益近千元。
恩城镇曾有贫困村106个、贫困户297户,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脱贫攻坚行动启动后,县、镇、村三级扶贫干部一直琢磨如何开展工作,带动大家脱贫致富。
2016年,恩城镇通过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自筹资金,投资974.4万余元,分两期建成了扶贫产业园,建设了79个温室大棚,总面积400余亩。“大棚建成后,一方面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来园区打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另一方面,我们鼓励有能力的群众参与承包,按照每个棚每年1.1万元收取租金,产生的收益用于恩城镇贫困户分红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人均年分红2000元左右。”恩城镇扶贫办主任宋峰介绍。
闵庄村贫困对象刘保明是扶贫产业园的受益者之一。他介绍,每年产业园给他一家三口分红6000余元,再加上打零工、种地等,他们家人均年收入能到1万元。
据统计,自建成以来,恩城镇扶贫产业园总收益达430余万元,3年的时间,该镇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镇村扶贫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引进发展前景好的特色种植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于去年引进8万株寿光优质小番茄。此外,产业园还聘请技术员来园作技术指导,把关种植质量。
去年,产业园大丰收,群众腰包鼓了,村集体收入涨了,承包户杨丛丛说:“日子就像成熟的小番茄一样甜。”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新的一年,恩城镇扶贫产业园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定下新发展目标:以大棚种植为基础,开辟葡萄园、小番茄园、草莓园等特色种植园区,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推动产业融合,做强休闲采摘游,切实增强富民强村产业支撑,实现乡村振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董娟
编辑|徐冬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