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招才引智的“中北探索”:1年建成50人高层次人才队伍,开展科研合作20余项

3月5日,在全市“双招双引”工作会议上,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作为2020年度引才用才表现突出单位受到隆重表彰。

就在前不久,在德州名将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士堂向记者展示了与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的技术合作成果:“我们共同研发的这款新型工业胶水,附加值提升5倍,生产能耗降低2成,杜绝了苯类污染,粘合力达国际领先水平,为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科研团队在集体讨论 王志伟摄

自2019年底成立后,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迅速组建起50人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与我市企业开展20余项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和本地高校牵手共进,不仅补齐了德州没有研究生阶段教育的短板,更是搭建起一个符合德州实际、务实管用的招才引智平台,走出一条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聚焦工业强市
把实验室“建”在产业链上

当前,我市正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迫切需要新技术、新科技,助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中北大学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工科优势明显,特别是机械、化工、新材料等专业实力雄厚。

“瞄准重点产业链搞科研,助力德州打造最具产业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强市。”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李同川如是概括双方的合作。

从硬件建设就可见一斑——分院规划了近20个实验室、工作室、中试室,涵盖高分子合成、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和德州的产业密切相关,全部建成后能容纳100多人同时做技术研发,相当于把中北大学的一个学院完完整整地搬了过来。“软件”建设也是如此。去年国庆假期前,李同川到中北大学本部为分院招揽人才,把擅长领域是否与德州产业相关作为一项重要标准。

分院成立后,院领导和专家教授到数十家本地企业走访调研,积极参与“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等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瓶颈,继而确定具体研究方向。

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团队到企业调研 王志伟摄

除名将工贸公司外,分院还与新动能铁塔发电、宇虹新颜料、中胜涂料、亿安化工等企业建起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累计达成20多项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200万元。

中北大学的金字招牌和雄厚科研实力,还为德州引来外地的“金凤凰”。去年12月,分院的药物绿色合成工艺创新团队和淄博鲲亚、潍坊祺翔两家生物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两家企业分别投资1000万元和300万元在我市成立研发公司,建成后将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补充、延伸起到重要作用。

补短板强弱项
与本地院校组建发展“合作社”

我市高等教育底子薄,高校数量少、产教融合度低,借势中北大学助推高等教育提档升级,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也是这次合作的题中之意。

近些日子,德州学院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副主任沈亮和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杨静都在为同一件事忙碌——建设发酵工程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沈亮告诉记者,中北大学在制药工程领域有优势,德州学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有积累,双方联合可实现“1+1>2”的效果。

这只是中北大学与德州学院合作的项目之一。去年11月,双方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协议书》,内容包括中北大学派专家帮助德州学院开展学科建设、培养带头人;遴选德州学院教师作为中北大学研究生导师;德州学院为中北大学师生提供校内科研设备和场所;双方共建共享资源平台,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去年,分院完成首次招生,有3名德州学院教师成为中北大学硕士生导师。

“我们和多所高校都建立过合作关系,但都不像与中北大学这般密切。”德州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张明峰评价:“两所学校距离仅有3公里,技术互通有无,资源共建共享,人才面对面交流,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如一家。”

此外,中北大学还与山东华宇工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共建发展框架协议》,全面支持3所院校的学科建设。去年10月,分院建立了200万元的科研项目基金,在驻德高校和中北大学范围内支持20个与德州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科研项目,目前项目都在进行中。

敢创新善作为
探索跨区域合作办学新路径

如今,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运行顺利,展现出勃勃生机,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路坦途。

体制机制瓶颈就是个大问题,原因在于校地合作共建院校是新鲜事物,在落户、管理、运行等方面尚无成熟的政策支持。“事情能不能干成,关键看干部的责任担当。”市委编办主任陈秀河说,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和市教育和体育局、财政局、工信局、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随时研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跨区域校地合作办学的新路子。

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实验室 王志伟摄

比如,创新共建院校设立机制,由中北大学和德州市政府签订协议,批复分院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并由市政府全权委托中北大学负责分院的日常工作,破解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难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方法,探索新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赋予分院充足的发展潜力以及管理运行的灵活性。

“德州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的保障工作也很周到,市教育和体育局抽调精干力量全方位跟踪服务,从工程建设到教职工衣食住行医各个方面都给予全力支持。”李同川对记者说,“比如食堂建设,从我们提出到建成仅用了10天,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干工作。”

当下,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已经拥有教师30多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多为名校毕业、拥有博士学位,她就像一台“智力引擎”,为推动我市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和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践证明,我们探索的校地联合共建院校路径符合实际、充满活力、大有可为,我们将进一步扩充完善分院的专业设置,大力促进产教融合、院企结合、资源共享,把分院建成集人才培养、双招双引、技术研发与转化于一体,促进德州经济发展和工业振兴的大平台。”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张书鹏满怀憧憬。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晓航 通讯员|张国文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