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提升医保水平 | 德州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7项工作重点

3月12日,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总结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分析我市当前医疗保障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21年医疗保障工作任务。市医保局和各县市区医保局负责人以及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业代表参会。

会上,德城区医保局、禹城市医保局、齐河县医保局、临邑县医保局、庆云县医保局、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互联网医保大健康集团德州有限公司、齐鲁制药等8个单位负责人分别就经办服务、机制创新、惠民利民等不同角度作了交流发言,其他县市区医保局作了书面交流。

2020年,市医保局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出台“十三项特殊政策举措”,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大力推行不见面办理,医保业务掌上和网上可办率达到96%;强化医保精准扶贫,贫困人口就医政策范围内医保报销比例达到92.3%;组建执法队伍,强化监管,全力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三批国家集采的112个药品使用一年,为群众节约药费3.58亿元。

会议还明确了2021年坚定不移地发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坚定不移地打好疫情防控和巩固拓展医保扶贫成果两场“硬仗”、 坚定不移地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坚定不移地加强基金监管、坚定不移地抓好医保领域改革试点、坚定不移地提高医保公共管理能力、坚定不移地夯实医保发展基础等7项重点工作。

具体亮点举措:

完善长效筹资机制,大力开展扩面行动。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基金筹措机制,稳步提高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21年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580元,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不低于310元。

建立完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结合我市实际,改革职工个人账户,建立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药费纳入我市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健全职工普通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同时,调整居民门诊统筹政策,提高参保居民门诊保障水平。

提高门诊慢性病管理水平。根据《德州市门诊慢性病管理办法》,对现有支付标准、病种范围、结算模式等进一步完善提高,将肺结核、肺动脉高压等更多门诊花费较大的慢性病纳入医保支付,提升参保人门诊慢性病保障水平。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调整现有政策标准,完善等级管理服务体系。2021年,选取1到2个县市区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抓好大病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新政策落实。认真做好大病保险新政策的宣传,确保三种罕见病特效药品及时报销结算。结合今年实施的《德州市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按照市政府要求早日执行。

推动动态调整的医保目录及时落地。落实2020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动态调整我市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合理确定乙类药品和医保诊疗项目首先自付比例,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待遇水平。

推动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积极推进我市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的有效衔接,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应我市群众需求和与基本医保制度相衔接的商业保险产品,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常态化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继续完善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政策机制。持续做好国家、省、市集采药品和冠脉支架、运动创伤、血液透析耗材的落地使用工作。积极参加省会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城市圈联盟采购。

深化医药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公平可及、群众受益”的原则”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思路,以临床价值为向导,以成本为基础,依托科学计算方法,按照梳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情况,理顺项目比价关系,疏导价格矛盾,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开展医保惠民“五个鼓励”行动,支持区域医疗高地建设。通过提高省级以上重点专科医保报销比例,引导患者本地就医,鼓励我市医疗机构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开展的新技术、使用的新设备及时立项。出台适宜价格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对外合作、新技术的使用和率先使用本地创新医药、医械产品。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进一步扩大中医日间病房试点范围,推动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发展。

加快推进山东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德州平台建设。以山东大健康互联网医院为依托,实现医保、医疗、医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呼叫咨询、帮办代办、网上问诊、移动诊疗、送药上门、长期护理等链条式服务;加快推进慢性病管理中心和慢性病云药房建设,打造慢性病管理德州模式;要支持智慧中药房建设,加快智慧中药房落户德州,推动中药饮片采购存储、处方流转、医保结算、调配煎煮、集中配送、标准质量管理一体化发展。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全市互联网医疗和数字经济发展。

进一步扩大异地联网结算范围。积极推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认,及时将新增的异地联网医疗机构纳入我市联网结算范围,将我市新增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及时推入全国联网平台,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推进省内住院和门诊慢性病结算方式改革。8月底前,实现全市省内门诊慢性病联网结算全覆盖。全面推进普通门诊费用省内及跨省直接结算,年底各县市区至少2家医院开通直接结算服务。加快与济南省会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城市圈的对接,完善医保结算政策,实现圈内联网结算全覆盖。

推进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通,高频服务事项省内及跨省通办。要加大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码)通行”推广应用力度,年底前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码)通行”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要全面推进高频服务事项省内及跨省通办,年底前实现医保参保信息变更、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备案、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变更等5项医保经办服务“跨省通办”,切实方便参保群众在外地就近办理医保事项。

“下一步的全市医保工作重点将从推动医疗保障‘有没有’向‘好不好’发展,锚定改革创新,推动医疗保障从‘有’到‘优’提升。全力创建‘倾心为民 匠心服务’医保服务品牌。”德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拥军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记者 | 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