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吃了春分饭 一天长一线
□德州日报特约撰稿人 朱殿封
节气也有搞平均主义的时候,比如春分。春分也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今年农历二月初八日(阳历3月20日)春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将其订于历法,明确了它的天文位置。春分是中国的农历节气,还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延续了3000多年。墨西哥人和美国印第安后裔都传承着欢庆春分的习俗。二十四节气在1000多年前传入日本,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春分是当代日本的公共假日。在越南的传统历法中,也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
春分含义有二:一是春季从立春到立夏3个月,春分正处90日当中,它将春季平分为二;二是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平分,几乎相等各为12小时。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玄鸟)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开始打雷并发出闪电。
古人以4种鸟定四时:玄鸟定分(春分秋分),赵伯定至(夏至冬至),青鸟定启(立春立夏),丹鸟定闭(立秋立冬)。玄鸟是燕子,春分飞来秋分飞走;赵伯是伯劳,夏至飞来冬至飞走;丹鸟是锦鸡,立秋飞来立冬飞走;青鸟是鸧鷃,立春飞来立夏飞走。燕子不是候鸟,它是“游牧民族”,秋后南迁是因为北方地区没有了它吃的昆虫。燕子分雨燕、岩燕、家燕等种类,家燕筑巢农户的房梁上但不扰民,“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两窝儿子”,因而深得人们喜爱。
春分,在燕子的鸣唱中。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人们以它赞颂春色:“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以它表达爱慕思念之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以它传递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悲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以它憧憬美好未来,给孩子起名小燕、春燕、如燕……在此,燕子已不仅仅是一种飞鸟,它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春分,在文人骚客的拾翠踏青中。唐代诗人权德舆诗云:“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宋代诗人徐铉春分在侧耳倾听:“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南北朝诗人庾信春分看到:“黄河春冰千片穿,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宋代词人史达祖春分伤怀:“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指春衫、泪曾溅处。”词人葛胜仲感叹:“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余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春分,在农民的欢欣劳作中。春分时节,阳光明媚,和风盈袖,水波涟漪,杨柳堆烟,蜂飞蝶舞,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最是人间好颜色。“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一刻值千金,各地进入紧张的春季生产,农民赶着“闹”春耕。“闹”着给小麦浇拔节水,施拔节肥,防御晚霜冻害;“闹”着给春田浇水造墒,为棉花、谷子、高粱等春播作物播种作准备;“闹”着植树造林,管理果树,“节令到春分,栽树要抓紧”“春分栽不妥,再栽难成活”,春分是植树、移花接木的最佳时机,自古至今受到农民重视,“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春分节气里的这一个“闹”字,活脱脱地把一幅农民“仲春图”给描画出来了。自然,农民是辛苦且快活着:“谁似田家知乐此?呼儿吹笛跨牛归。”
春分,在源远流长的民族习俗中。古往今来,劳动人民为春分准备了许多“节目”,有源自夏商周朝代的春分祭日,有感恩、祭祀先祖的活动,有“春官”挨家送“春牛图”。开心有趣的当是春分竖蛋游戏了,这个华夏习俗从4000多年前流传至今成为“世界游戏”。“春分到,蛋儿俏”,春分竖蛋须用存放四五天的鸡蛋,这时的鸡蛋黄素带松弛,开始有些变空,鸡蛋竖立时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利于竖立。竖蛋时恰当选择平面与蛋皮表面接触点,加上春分日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在这一特殊条件,鸡蛋便能竖起来。
不过,孩子们可没有耐心玩竖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孩子们沐浴在春光里,呼喊着、奔跑着放起风筝,比赛看谁的风筝飞得高呢。
(原文载于2021年3月19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柳湖读书 编辑| 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