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朝峰撰文: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亲临黄河、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就治水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治水管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我市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多水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基本市情。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先后作出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开展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推进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全市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持续完善,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跃升。近五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100亿元,建成各类重点水利工程200余项,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多,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超42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68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连续18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河湖长制工作树立全省标杆,一次性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河湖13条(段),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9%,树立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的标杆样板,全国政协调研组专题调研。

当前,我市正加快实施“九大突破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适应,尤其是我市被划为黄河干流水资源超载区,水资源紧缺形势进一步凸显,缺水依然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必须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目标,以水安全风险防控为守护底线,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上限,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控制红线,统筹抓好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资源支撑保障。

在补齐短板上聚焦发力推进现代水网提档升级

“十四五”时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集中攻坚期,全市计划投资164亿元以上,比“十三五”时期增长60%,加快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利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打造全市“一张图、一张网、一键通”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一是加快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围绕提高供水保证率,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饮水安全水库联通、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跨流域(区域)调水、平原水库等重大引、调、蓄水工程,持续完善城乡供水大水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二是加快实施防洪排涝工程。聚焦消除防洪薄弱隐患,大力实施骨干河道治理、病险水闸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重点防洪除涝工程,提高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三是加快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围绕提高水环境、水生态承载能力,加快实施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水系连通等生态保护工程,提高全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四是加快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围绕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施水利感知网、信息网、大数据中心等智慧水利工程,提高全市水利工作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在严格管水上聚焦发力提高水安全监管水平

围绕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纵深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一是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把新上项目取用水关口,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禹城、齐河、临邑3个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为引领,加快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进度,2025年前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完成,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消除。二是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好河湖长制这个总抓手,持续完善河湖长履职长效机制,为河湖治理与保护保驾护航。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建立“河长+行政+技术+执法”联合监管机制,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河湖问题动态“清零”,保持河湖生态健康。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更大力度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让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更好惠及民生。三是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狠抓强台风、流域性洪水、重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抓好监测预警、工程调度、技术支撑等工作,将“关口”再前移,将隐患早消除,将责任落实落细,确保工作无空白、责任无空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统筹用水上聚焦发力促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我市可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保障全市各项用水需求,必须坚持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一方面,多渠道保障水源有效供给。提高“天上水”利用率,结合天气情况,科学开展人工降雨、人工增雨,努力增加降雨补给。汛期统筹调度河道闸坝以及农村坑塘,合理拦蓄雨洪水,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引黄下游及边远高亢地区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对黄河水、长江水两种“外调水”,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提高水源使用效益。另外,积极推广中水、微咸水等“特殊水”,满足城乡环卫等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效益。另一方面,维护良好用水秩序。加强水资源集中统一调度,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根本举措。要严格执行《德州市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制度》,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市级统一调度指令用水,“水到即用、用完即停”,以良好的用水秩序,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节约用水上聚焦发力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把“节水优先”落实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各环节,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耐旱、耐盐碱作物以及喷灌、滴管等农艺节水措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及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方面,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杜绝无序用水、超计划用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坚决守住用水总量控制的上限。对钢铁、造纸等高用水企业,大力开展水平衡测试,加强工业节水技改,通过降低水耗、节约成本,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城镇生活方面,以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节水型机关、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在公共机构中积极培育水效领跑者,加大节水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使节水护水成为全民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发展的浓厚氛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