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记忆 | 石景芳:“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献出家产,组织动员乡亲们一起打鬼子,27岁成为冀鲁边区的“模范专员”——

石景芳:“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德州日报特约撰稿人 朱殿封

无棣县刘凤台村教书先生石庆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37年8月间,儿子石景芳(石玉琮)与关星甫、冯景恩、于梅仙、徐尚武等一帮子年轻人,扯起一面“抗日救亡会”大旗起反了。

石景芳的大哥石景纯跟着起反了。

村里几十个年轻人跟着起反了。

很快,全县有800多人跟着起反了。

石庆怀对这帮年轻人的能量很纳闷,他拿起儿子“忘”在桌子上的书来看,看着看着心里亮堂了,他从心里也跟着起反了。

石庆怀家成了起反人的饭店、地下党活动的联络点,他是站岗放哨人。

9月,津浦铁路沿线,日本鬼子炮火开路快速南下。

渤海湾畔,国民党无棣县政府官员四处征缴粮款,中饱私囊,南逃前再捞一把。

活动在无棣县乡村的共产党,打响了开展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这天,石景芳闻听官府又要派人到水湾一带逼迫村民出官车,他和共产党员张荣亭商定:“截官车!”石景芳借来两杆枪,和张荣亭等人赶到洼杨家村后预先埋伏。10余辆马车沿路而来,“乒、乒——”枪一响,4个押车的差役吓得跳车逃跑。石景芳他们把截下的马车交还给车主,民众纷纷夸赞他“虎胆英雄”。

这一枪也打醒了石景芳:打鬼子,拉队伍,要有枪。

买枪,缺钱。石景芳想到了国民党无棣县政府截取的教育经费。10月,他和张荣亭、徐尚武等人以无棣“小学教员联合会”的名义,发动全县300多名小学教师签名,追讨教育经费,县政府被迫拿出了2400元(法币)。石景芳和父亲商量,变卖了部分家产,用这两笔钱购买了20支步枪(原有10支枪),拉起了40多人的队伍——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石景芳任大队教导员。

民众风传:共产党在无棣县起反了!

1938年2月,石景芳带领游击大队加入了冀鲁边区工委领导的“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担任支队政治特派员。初秋,石景芳奉命到河北省东光县创建抗日根据地,他先将早期参加革命活动的李光前、牟致祥等5名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了东光县党支部,由他任书记,秘密联络一批有志抗日的青年,成立了27人的东光县抗日武装大队(后为县大队),石景芳担任大队长。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脚步合着脚步,臂膀扣着臂膀,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全世界被压迫兄弟的斗争,是朝着一个方向。千万人的声音高呼着反抗,千万人的歌声为革命斗争而歌唱。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防,大家起来武装,打倒汉奸走狗,枪口朝外响!要收复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旧世界的强盗杀光!”

《救亡进行曲》响彻灯明寺镇东于村。1938年8月31日,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灯明寺镇东于村成立,石景芳任县长。成立大会上,石景芳慷慨激昂地说:“同胞们,小鬼子打到咱家里来了,我们要奋起反抗!大家不论是穷人富人、农民商人、平民士绅,咱都是中国人,小鬼子是咱们的共同敌人。大家以往相互之间不管有过多大仇,多大恨,都大不过跟小鬼子的国仇,都大不过跟小鬼子的民族恨。眼前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日,大家都放下过往的恩怨,联起手来保家卫国,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相继,石景芳带领一些干部走村串户,发动民众参加抗战;拜访进步的上层人士,召开士绅、名流座谈会,阐述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扩建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打击顽固势力。先后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徐卜洼的魏长续、李相庄的“高二撇子”等“八大怪”——8个汉奸恶霸,贴出告示,扩大宣传,震慑敌人,教育民众。

之后,石景芳前往小刘庄拜访清末武举“三大人”刘子仁。刘子仁曾在军阀张勋部当过统领,参加过直奉战争,颇有军事韬略,后来解甲归田。鬼子来了,世道乱了,他和儿子刘虎臣拉起一支有60多条枪的护院武装。刘子仁爱国,支持抗日,石景芳请他出山。

二人见面,石景芳开诚布公:“刘老先生的举动令人钦佩。但是,不知先生想过没有,当前敌强我弱,凭借几十个人、几十杆枪,能打得过鬼子吗?”

刘子仁说:“不能。”

“那你说,县大队能打得过鬼子吗?”

刘子仁看着石景芳不说话。

石景芳说:“县大队现在这点人马,也打不过鬼子。”

“鄙人自知独木难支,我是在尽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力。”刘子仁忧心地说。

石景芳接话:“先生说的极是,中国的土地岂能容忍外寇任意践踏!你一支护院队,我一支县大队,力量都有限。如果把所有的抗日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打鬼子,力量就大了。兄弟同心,力可断金哪!”

刘子仁点头赞同。

石景芳诚恳地说:“先生文武兼备,又有一颗报国之心,此次我来就是请先生到县大队担任副大队长,一起打鬼子。”

刘子仁犹豫。石景芳进一步说:“先生别看县大队眼下人少,但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我们后面是千百万支持抗日的民众,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兵源,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有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共产党的领导,还愁打不败小鬼子?”

几经交心商谈,刘子仁父子带着护院武装加入了县大队,他担任了副大队长。后来,刘子仁因年高体弱退下前线,在家为八路军扩兵、购买子弹、传递情报,并毅然送孙子刘崧畴当了八路军。

1941年冬天,河北省南皮县抗日县大队攻打地主武装“桃园侯”,战事不顺,县大队抓住了“桃园侯”家的几岁的小少爷,遂以小少爷作抵押,要求对方拿50条枪来换。

正巧,时任冀鲁边一专署专员、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石景芳来检查工作。他了解此事后对县大队的同志说:“拿孩子作人质做法不当,违反党的政策,不利于扩大抗日统一战线。我们要通过向他申明民族大义,讲清共产党的政策,动员他们参加抗日。只要工作方法对头,这支武装有希望争取过来,换几条枪不如换一支抗日队伍。”

县大队按照石景芳的指示,送还小少爷。此后,县大队多次派人与“桃园侯”会面,疏通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双方冰释前嫌,“桃园侯”转变了立场,参加了抗日。

自1939年至1942年,石景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抗日民主政策300多项,被边区党委评为推行政策法令的模范。边区党委制定了新政策,也先在一专署、一军分区试行后再行推广,石景芳由此被称为“模范专员”。

黑暗,是魔鬼疯狂的乐园。

1942年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传统的端午节。

冀鲁边区百姓家家门上插了艾叶。但是,没有能够驱瘴辟邪。

这天深夜,30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驻在东光县大、小单村一带的冀鲁边一地委、一专署机关及一个警卫连。19日凌晨,枪声响起。石景芳、杜子孚(冀鲁边一地委书记、第一军分区政委)、邸玉栋(一地委组织部长)等人紧急决定:组织部队立即穿越鬲津河突围。

石景芳带领一部从大单村沿着三营盘(李营盘、张营盘、孙营盘)的交通沟向鬲津河行进,到了河堤向东一看,不远处大批日伪军顺着河岸向西而来,在此过河来不及了。石景芳立即转道,顺着交通沟来到砥桥村这边的鬲津河堤下。天已大亮,埋伏在河岸上的敌人居高临下,发现了交通沟里的八路军,突然开火,一批同志倒了下去。

部队撤到寺后杨时,石景芳中弹负伤,从马上栽下来,警卫连长孙国栋背起他就走。石景芳对他说:“别管我,快去指挥部队。”这时,从村西南又冒出一股敌人。敌人冲到村口了,战士们猛烈开火,打倒一片敌人,暂时阻滞了敌人进攻。战士们乘势突围,刚撤到赵家柳林村东一片开阔地上,迎面遇到第二层合围的敌人。石景芳他们凭借一片坟场作掩护,与敌人拼杀。石景芳大喊:“同志们,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时刻到了,我们的血不会白流,黑暗即将过去,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战士们子弹打光了。敌人号叫着冲上来,石景芳忍着伤痛和战士们背靠背围成圆圈,同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砖头、拳头砸,用牙咬,终因寡不敌众,石景芳等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石景芳当时年仅28岁。

(原文载于2021年3月26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往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