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乐陵市西段乡西赵村村民,也是乐陵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的爱好者,每天傍晚时候,他们都聚在一起,拉铉儿、敲板儿、唱曲儿,别提多热闹了!
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山东交接处的民间地方剧种,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而形成的。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方语言特点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的东、中、西三路,乐陵哈哈腔剧团就是东路的代表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乐陵哈哈腔剧团成员、西赵村哈哈腔传承人赵朋章、赵登云、赵月坤等人以孝老爱亲、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历史故事为主,结合朴实独有的哈哈腔唱腔和表演手法,多次参加省级会演,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并喜欢上了西赵村哈哈腔。
现如今,西赵村哈哈腔已经成为西段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活动之一,在西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常会进行相关的文化娱乐培训,前来学习和交流的村民络绎不绝。西赵村哈哈腔,作为乐陵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村民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早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聊天、看戏的好去处。
久远的哈哈腔,正在西段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薪火相传,深情唱响着西段乡人砥砺奋进走向乡村振兴之路的嘹亮赞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志 陈志博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