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中雨满犁 忙里春耕绿韵稠
□德州日报特约撰稿人 朱殿封
“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今年农历三月初九日(4月20日)是谷雨节气。
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顾名思义是播谷降雨,古人亦有“雨生百谷”之说,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越冬农作物蓬勃生长,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也是“春雨贵如油”的季节。
谷雨的来历据说与一个人和一枝花有关。一个人是仓颉。相传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掌管史料的官员叫仓颉,他从一个猎人以各种野兽留在地上的踪迹辨认野兽去向受到启发:“一个足印代表一种事物呢!”此后辞官遍访九州,把看到的各种事物按其特征标记下来。回到家乡依类象形,创造文字。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仓颉造字感动了玉帝,玉帝派人问他要什么,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仓颉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老百姓都有饭吃。”玉帝便命仓官打开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灾民得救。后人把下谷子雨这天叫谷雨。
一枝花是牡丹,又称“谷雨花”。洛阳、曹州(菏泽)牡丹甲天下,民间传说唐朝高宗年间曹州发大水,有个叫谷雨的年轻人救了一株牡丹,后来再次搭救牡丹姐妹中箭身亡。从此每年谷雨死的那天下雨,牡丹都会开放以此纪念谷雨。故事不为真,民谚“谷雨三朝看牡丹”是属实。牡丹雍容华贵,美艳绝尘,名副其实花中之王,刘禹锡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牡丹发于乡野,兴于长安,盛于洛阳,在唐代其身价“数十千钱买一颗”。也难怪慈恩寺老僧的红牡丹被人掘走了,还好,盗花者给他留下“金三十两,蜀茶二斤,以为酬赠”,也看出对牡丹的真爱了。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暮春临,瑰丽的春光到了末尾,迷人的初夏已走在前来接班的路上。伴随春光还有春雨,感受到了吧?春分的雨,润物无声,风暖烟霏,那是房檐上的湿重;清明的雨,绵绵无力,吹弹可破,那是柳枝儿的柔软;谷雨的雨,飘飘洒洒,清亮澄澈,那是春苗叶片上的晶莹。谷雨是春的告别,古人惜春,常常感时伤怀,“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杨万里作《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谷雨之后,春日便如指尖的沙,再也抓不住了,正应了白居易那句“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呀。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加,浮萍开始生长,接着鸠——布谷鸟(杜鹃)鸣叫了,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见到了戴胜鸟。布谷鸟儿“布谷布谷”的啼声,被农民理解为布谷鸟在催促他们“快快播谷!”人们寄托它以美好,传说它是炎帝的女儿女娃(精卫)所化,也是春神句芒的使者和化身,引发无数文人骚客的才情,因而有了农民在广袤田野上春耕,文人在笔墨纸砚间“春耕”。
宋代诗人蔡襄满眼春忙:“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陆游思维超越时光:“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朱淑真心怀愁绪:“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欲下潇潇雨。”郑板桥悠哉悠哉:“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文人长叹短吟地叨扯了半天,农民用几句谚语便把谷雨前后的生产内容给简要说出:小麦要浇孕穗水,查治火龙和黄疸。谷雨种棉大把抓,小满种棉不回家。高粱种在谷雨前,寒食前后把耧插。谷雨下谷种,不要往后等。谷雨节气种黄烟,芝麻浅种将身掩。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过了谷雨种花生,苗齐棵旺好收成。谷雨前种瓜,立夏后开花,结瓜多的大车拉。
谷雨时节,树上蔬菜香椿萌发新芽,“雨前香椿嫩如丝”,它醇香爽口,营养丰富,“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椹逊几芳”,实为美味佳肴,不能不吃。不仅如此,香椿是长寿树,庄子作《逍遥游》,即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之句,八千春秋,万寿无疆,何等伟岸!后世以“椿”做了父亲的代言。古人所谓“椿萱并茂”,椿即父亲,萱(萱草)即母亲,这样的话即是祝父母康健。椿还与成熟男性联系被用在许多关联语中,如“椿年”“椿龄”,俱是面向男性长辈的祝词,写在贺帖中,颇有腔调,只是现代人不一定懂了。
谷雨,春色依然浓得化不开。香椿吃完,春天也就过去。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