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44)| 马金仙漫话当年


马金仙漫话当年

《漫话当年》是我老伴杨有才晚年写的回忆录的书名,我今天引用过来,实在是有很多复杂的情感在里面。

马金仙

1931年10月,我出生在山东省庆云县黄花马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马洪文认为农民不能没文化,就在村里办学校,自己当校董。哥哥马英麟早年就参加了革命,1933年入党,抗战全面爆发后回村当抗日村长,后来又到区上、县上工作,1949年随军南下,“文革”时被迫害致死,平反后被追认为烈士。我们全家都受他的影响,思想进步,向往革命。二姐马金义是我们村第一任姊妹团团长,她结婚后我接替她,我是村里第二任姊妹团团长。姊妹团的任务,就是组织女孩子们唱歌、学队列、站岗、放哨,不认识的人不让进,姊妹团也站文化岗,到了村口,你得学个字,学会了才让你进去,否则不让进村。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鬼子在县城设了据点,要所有学校都教日文,父亲坚决不干,就把学校关闭了,组织村民搞武装自卫。我和二姐到了上学年龄,村里却没有了学校,只能是在家里跟着父亲和哥哥学些文化。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从阳信迁到庆云县,旅部设在常家的天主教堂,附近10多里的村子都驻了兵,第2团第1营副营长王汝洲就住在我们家。我说要当兵时,母亲竟然没反对。

之前我见过两次女兵,一次是第2团宣传队到村里演节目,一次是教导旅政治部的女兵从常家到任家背粮食路过我们村。她们穿着黄色的军装,打着绑腿,是那么英俊潇洒,我心生羡慕,有了要当兵的想法。我的心跟着她们飞走了。

我找到王汝洲副营长,吞吞吐吐说出自己想当兵。他很痛快地答应了。我兴奋得几天都睡不好觉。

1947年8月,我来到渤海军区教导旅旅部所在地常家报到。村里与我一同参军的还有马玉桂,她比我大几个月,叫我姑姑。我被分在旅卫生部护士排第6班当看护,住在刘华张村(现在的东张村)。

一个16岁的农村女孩子,就这样告别了父母和家乡,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上了漫漫人生路。

1947年10月部队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向西开拔,11月份到达河北武安,由华东野战军回归西北野战军建制,番号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6旅。第二年,原所属第1、2、3团依次改为第16、17、18团。陈毅、滕代远、王震等首长参加了交接仪式。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改为第1野战军后,独立第6旅又改为第1野战军第2军第6师。

西进途中,我们急行军来到河北吴桥时,被安置在老乡家里。老乡煮了一大盆地瓜放在外屋锅台上。那时我们几个女孩子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解得少,禁不住地瓜香味的诱惑,一会儿这个出去拿一块,一会儿那个出去捏一块,觉得煮地瓜真香真甜啊!当地妇联不知怎么知道了,又煮了一大盆地瓜送过来,让我们吃了个够。这事后来被卫生部领导知道了,我们几个人都挨了批评。

行军到山西时,看见当地老百姓的房子构造与我们山东老家的不一样,感到很新鲜。那里的老乡对我们也非常好,说这么小的女娃也出来打仗,受罪了,拿出好多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我们有了上次违纪的教训,哪里还敢接受。但是,我们如果不要,老乡就着急,硬把东西倒在我们炕上,转身就走。我们这些刚离开爹娘的女孩子心里热乎乎的,感觉就像到了家一样。

那时做军鞋有要求,鞋底要纳得密实,针脚的数量要够,这样做的鞋结实,但穿起来不舒服,咯得脚疼。老乡看到我们女孩子穿这种鞋太遭罪,就给我们做了几双软底的鞋,我们穿在脚上特别舒服,打心眼里感激这些老乡。

瓦子街战役之前,我去医训队学习了3个月,主要内容有外科换药、包扎和照顾伤员等,回来后就去了休养所当护士。休养所是救治伤员的过渡场所。在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是卫生部护士排,都是男护士。他们把伤员抢救下来后,我们休养所的护士再包扎护理,重伤员要送到后方医院治疗。

1949年10月,我是坐着苏联的运输机进的新疆,比我们第6师还要早。那时我们与苏联的关系非常好,驾驶员是苏联人。因为是第一次坐飞机,我登上飞机就想进驾驶室,苏联驾驶员开始一愣,马上就明白过来了,很友好地哈哈大笑起来。

马金仙我离家70多年,回过4次老家,算是比较幸运的。1956年第一次回老家,是跟田毅一起回去的。当时父亲已经去世,面对少了父亲的家,我难过得心都碎了。第二次回去是2001年,母亲也离开了人世,家根本就不叫家了。2015年第三次回老家。2017年被邀请回去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建旅70周年纪念活动。后两次回去,感到家乡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马路宽,楼群高,城市美,农村干净漂亮,公路四通八达,人民生活富裕,领导亲民爱民、正气十足。在家的那几天,我始终很激动、很兴奋,我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自豪!我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我的乡亲们生活得越来越美好!

我参军离开故乡时,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风风雨雨70多年过去,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当年,我怀着美好的愿望走进部队,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屯垦戍边,无怨无悔。我觉得,我这一辈子虽然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过得很充实、很踏实,不后悔。我曾经有感而发,写了几句顺口溜,献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2师(最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第一代军垦人:

入伍时还是儿郎

沙场上越战越强

打败了蒋家军建立新中国

奉命屯垦戍边

更重大责任担在了肩上

沙浪滚滚

戈壁茫茫

万古荒原变成了米粮仓

流了多少血泪

付出了多少艰辛

功高好比天山

却从没听见你们对人讲

不讲条件

默默奉献

你们是山东人的光荣

后来人的榜样

  (整理自《渤海女兵西征记》)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杨扬 编辑|石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