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是“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新版的程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管理科科长、副主任医师郭威。
变化一:增加了“常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这部分内容。郭威告诉记者,新版的程序中明确提出下述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 单纯性热性惊厥史; 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常见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上述情况儿童,只要是健康状况稳定的情况下,都应正常接种各类疫苗。
变化二:调整了脊灰疫苗与麻腮风疫苗免疫程序。脊灰疫苗改为“2月龄、3月龄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已按免疫程序完成4剂次灭活脊灰疫苗成分疫苗接种,则4岁可不再接种脊灰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程序改为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一次。
变化三:对儿童出生后第一针乙肝疫苗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若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时,建议新生儿第一剂乙肝疫苗尽早接种,时间从“出生后 24 小时内”改为 “12 小时内”。“此外,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克者,也建议其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接种。”郭威说。
变化四:补种年龄有了调整。“因特殊原因耽误接种的儿童应严格按照补种原则和补种程序,到接种门诊及时进行补种。”郭威说, 现如今,最新版程序中规定,儿童疫苗补种的年龄从以前要求的小于14周岁改为小于 18周岁。
变化五:明确了左右大腿前外侧中部为可选接种部位。当多种疫苗需要同时接种时,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接种,卡介苗选择上臂。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孩子从出生到6岁,目前在我省需要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有12种,可预防12种疾病,家长有责任及时带儿童接种疫苗。”郭威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通讯员|张媛媛
编辑|唐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