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齐鲁 | 邓恩铭:不惜惟我身先死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在13位代表中,邓恩铭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当时刚满20岁。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1918年,他在山东亲戚的资助下,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他在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等一系列活动中,与王尽美结为亲密战友。

1922年春天,邓恩铭在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到淄川矿区发动了工人运动。1923年3月,他又奔赴青岛创建党、团组织。之后,中共青岛组成立,邓恩铭任组长。

在青岛,邓恩铭组织了多次工人运动。1925年他首先领导了胶济铁路、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又与王尽美等领导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后与李慰农等领导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三次同盟大罢工。

邓恩铭的家人期望他读书做官,他说:“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1925年9月,因旱灾弟弟希望他能寄钱回家。邓恩铭回信说:“在外漂泊两年,只能谋个人的温饱,无力顾家,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在青岛,邓恩铭的生活拮据。他常年穿一件灰白大褂,吃玉米饼子,租住的小屋里只有床和桌子,但组织上发的生活费他却多用于接济困难的同志。

1925年5月,邓恩铭被捕并逐出青岛,但他潜回青岛继续领导青岛工人运动。11月,邓恩铭在济南参加山东地执委会议时,第二次被捕,他在狱中惨遭折磨,染上肺结核后保外就医。1929年1月,邓恩铭因叛徒出卖在济南第三次被捕。

在狱中,邓恩铭组织被捕的共产党员建立了狱中党支部。1929年4月19日,邓恩铭组织了第一次越狱,只有一人逃脱。7月21日,邓恩铭组织了第二次越狱,这次有6人逃脱,而虚弱的邓恩铭被军警抓回。

1930年10月,邓恩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身份被国民党当局识破。他留下一首绝命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931年4月5日,年仅30岁的邓恩铭与其他21位共产党员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邓恩铭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共产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启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并用一腔热血诠释了“不惜惟我身先死”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信念。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