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医学科:技术引领,让心脏“动”起来

三分靠手术、七分靠康复。对心脏疾病来说,康复非常重要。

作为市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德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医学科是一个集医疗、康复、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成立于2012年,逐步形成了包括药物、运动、物理、营养、心理睡眠、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奇“马拉松”  助力心脏康复


“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6月2日,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医学科,正在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市民王华勋(化名),讲起自己近期的经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王华勋今年68岁,2年前因心脏大血管严重狭窄在市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病情稳定,出院后,他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且在家做了些自认为的“适度”运动。

但王华勋还是经常感觉没力气,频频受心绞痛困扰,再次检查时,其心脏的另一支大血管又发生了严重狭窄,不得已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这次术后半年多,又突发脑梗死,造成反应迟钝、肢体活动不利和口齿不清等后遗症。多次遭受疾病打击,让他苦不堪言、心灰意冷,从此卧床不起。

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王华勋来到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医学科就诊。治疗团队为其进行专业评估,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治疗方案,建议他接受最新增设的物理治疗技术,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经一个疗程的治疗,他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语言表达和肢体活动能力明显恢复,精神也变得积极向上。

什么是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脏康复医学科主任魏莹给出解释:相当于心脏的“小助手”,是一种绿色、无创的机械辅助循环治疗方法,通过在心脏舒张期给双下肢和臀部序贯加压、收缩期同步释压,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功能,改善各器官的供血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被誉为“躺在床上的马拉松”。

“在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率不会增加,血压不会升高,对合并多种疾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既非常适用又非常安全。”魏莹介绍,其实,不仅像王华勋这样患者可做体外反搏,像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衰、房颤、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运动性疲劳、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盆腔炎等患者也可从体外反搏中获益。


应用综合处方 全面管理患者


6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医学科,俨然进入了一家大型健身房,但这些设备不只有健身功能,它们可以监测患者的生物数据。

“这是国际最顶尖的医疗设备,它们可以在患者运动的同时,通过佩戴在手腕或腰间的电子感应设备,将心率、血压等生命指征数据,实时收集到中央监控系统上。”魏莹称,一旦出现指标异常,医生可及时叫停患者,避者因运动过量加重心脏负担。

“康复过程中,我们会进行专业医学评估,为患者制定精准的运动处方,包含运动的频率、强度、类型和时间,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魏莹介绍,心脏康复不只是科学运动,它涵盖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后的康复,即主要通过药物、运动、物理、营养、心理睡眠、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健康教育等进行综合治疗,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做到对患者全面管理。

“这样的综合治疗不仅能治病,还能防病,做到减少疾病复发,守护心‘活力’。”魏莹说。


彰显公益职能 护航“心健康”


“您血压有点高,平时服药吗?”“您平时应该多运动。”……自4月17日起,心脏康复医学科开展“控三高防六病”专题义诊活动,专业医疗团队走进各个社区,为居民测血糖、血压,还进行房颤筛查,并给予科学用药、营养、运动指导。

“我们把健康送到百姓家门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科学的自我管理方式。”魏莹说,未来,他们还会将义诊数据与医疗信息化结合,积累有效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即将启动的数智健康社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早发现、早预防、治未病、治预病的智慧慢病管理模式。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主题活动日,心脏康复医学科就会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服务和进行健康宣传讲座等活动。仅今年上半年,科室服务群众5000余人,为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5次,进一步彰显了医院的公益属性,受到了基层医护人员和群众一致好评。

德州日报“德州健康云工作室”出品

记者|刘潇 滕璐 通讯员|李梦娇

编辑|唐志梅

(作者:德州健康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