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音频故事 讲述英雄历史(69)| 难忘的一次演出

难忘的一次演出

五十年代初,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中央提出了“屯垦戍边,养兵为民”的战略方针,王震司令员奉命率部进驻新疆。刚进疆时,为解决几十万驻疆部队的吃饭问题,上级号召部队指战员学习南泥湾,开展生产自救,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要求,节食缩衣,艰苦创业,开荒造田,大搞生产运动。指战员们住的是阴冷潮湿的地窝子,用的是简陋落后的生产工具,剩下的就靠指战员们一双手加一副肩膀,仅一年时间就基本达到了部队生活的自给自足,第二年开始向国库缴粮,成为新疆产粮为民的主力军。


文艺兵战士在演出

我一九四八年参军,是王震所部转战西北、身经百战的步兵六师文工队的一名文艺兵战士。当时部队屯垦戍边前期的条件极其艰苦,我们文工队按照上级要求,为稳定部队、教育战士、宣传形势、鼓舞士气,大多只有十几岁的我和文工队的战友们,主要靠两条腿,加上文工队仅有的一辆用于装载演出服装道具的马车,冬抗严寒,夏抗酷暑,一年四季,常年不断地奔波在直线距离最远可达150余公里的新疆乃至全国地级最大州——巴州区域,在当时路况极差的情况下,踏遍了屯垦农场、牧场、连队、放牧点等每一个角落,为奋战在屯垦戍边第一线的指战员们宣传表演结合部队实际、以兵演兵、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积极向上、教育性较强的大型剧目和文艺节目。

那时,由于新疆的自然环境因素,冬季极其漫长,寒冷无比,零下三、四十度气温的天气一年长达四个月之久,而冬季又是农闲季节,也是文工队慰问部队、巡回演出的繁忙时期,在寒冷的新疆,对靠两条腿奔赴演出,靠简易露天舞台完成演出任务的文工队演员们来讲,的确是一场艰难的磨练。但我们文工队的战友们,面对各种困难,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和知难而退,都是认真对待每次演出,途中一路欢声笑语,满怀豪情,演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认真出色地完成每次演出任务,成为部队指战员非常爱戴的一支文艺队伍。

我永远忘不了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下旬的一次慰问演出,虽然只是十一月份,但新疆已进入了寒冷的冬季。那时,我们文工队的部分演员已结婚生子,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小女儿不到五个月,还未断奶,文工队奉命赶赴相距四十余公里的和静哈尔莫敦,为屯垦驻扎在该地的十七团所召开的“年终总结暨劳模表彰大会”慰问演出。当时,文工队排演的节目较多,演员较少,每个演员都要身兼多个角色,我丈夫当时担任文工队的领导,也兼演角色,我们带着孩子下去演出已不是第一次了,虽然天气很冷,为不影响慰问演出,我和我丈夫同文工队另位也在哺乳期的女演员夫妇毫不犹豫,决定带着孩子也要完成这次慰问演出任务。我们两位母亲演员将各自的孩子抱裹在自己的皮大衣里,挤坐在装满演出服装道具的马车上,跟着步行的演员队伍出发了。途中零下三十多气温,夹着阵阵刺骨的寒风和雪花,像刀子一样不断地向文工队员们和坐在马车上无法活动而又毫无遮拦的母子袭来,我紧紧地抱着自己皮大衣里的孩子,但我又担心裹得太紧怕孩子缺氧,裹得太松怕孩子冻着,虽然我把孩子贴靠在自己的胸前,但还是冻得孩子一路哭闹,屎尿不断,我丈夫将换下的屎尿布在途中结冰的河中破冰冲洗,两手冻得僵硬红肿,就这样,孩子的棉衣棉裤都被屎尿浸湿透了,途中又没有条件给孩子换掉湿衣,可真是冻在儿身,痛在娘心啊!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演员们顾不上途中的劳累,立即投入搭建舞台、安装布景、准备服装道具、悬挂照明汽灯以及化妆等准备工作。这次慰问演出的剧目是《梁秋燕》,该剧在服装上是夏剧冬演,演员上场的服装非常单薄,场上连续表演时间超过五分钟,演员就会被冻得嘴唇发紫,舌根发硬,浑身冻透,四肢僵硬,甚至无法清晰叙述台词,但演员们以劳模为榜样,以指战员们的期待为动力,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说好每一句道白台词,演好每一个表情动作,在零下三十多度严寒中演出了夏天的感觉,拨动了观众的心,赢得了劳模和指战员们的好评,获得了演出的成功。演出中,暂时不上场的演员战友们轮流担当起了两个孩子母亲的角色。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为了不给团里添麻烦,主动要求去住地窝子,团里为了照顾我们俩对母子,预先安排了一间刚修建的库房供我们宿住,我抱着女儿,拖着疲倦不堪并已被冻透的身体来到库房休息,一进门突感寒气逼人,点灯一看,房里没有火炉,犹如冰窖,并发现墙壁上晶点闪闪,光亮如镜,走近细看触摸才知,四面墙壁上新摸的草泥已冻成冰块。不一会儿,我就被冻得浑身发抖,牙齿打架,此时,我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将孩子用棉被和皮大衣裹盖了一层又一层,并紧紧搂在自己的怀里,好容易将孩子安抚睡着,我却冻得怎么也睡不着,夜里越冷孩子尿越多,又没有火炉烘烤尿布,很快尿布就供不上孩子用了,我只好将湿尿布放在自己的身子地下用体温将尿布捂干,为此,我落下了至今难以治愈的腰痛病。这一夜的难熬真是度日如年,但这比起住在阴冷潮湿地窝子的演员战友们要好多啦!

这次演出虽然既普通又平凡,但他却深刻反映了我们老一辈革命文艺工作者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作者:苑秀芝)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杨扬 编辑|石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