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党性 光辉的业绩
——深切怀念谢高忠
谢高忠在他七十有二之年因病逝世,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因而对他的骤然离去都感愕然,痛惜不已。几个月来,我们怀着对谢高忠依依难舍的思情,敬读了他的遗著《铁流挥戈五千里》。联想到他生前的做人与对我们的关怀和教益,我们都为他的革命精神和光辉形象所感动,更加激起了对他的敬重和怀念。
谢高忠是在毛主席思想哺育下和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党的优秀的高级领导干部。他1922年出生于山西原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日本侵略中国、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年仅15岁的谢高忠于1937年10月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八路军,成为王震将军领导下三五九旅的一个战斗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从一个普通的战士历任过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州委书记,在屯垦戍边中,成长为自治区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他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了赫赫战功,而且为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和兵团农垦建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
谢高忠
谢高忠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无论职位高低,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老八路的革命本色。他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不突出个人。他晚年撰写的《铁流挥戈五千里》回忆录,很少回忆自己,而主要是回忆别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侧重于别人,他谦虚地说:“我自己没什么可写的,那些老革命、老首长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着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宣扬他们有利于鞭策自己,更有利于激励后人,这是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应尽的义务。”
他善于团结和尊重同志,特别关心和爱护部下。在他领导下工作的同志也都感到心情舒畅,心里踏实,愿意竭心尽力地搞好工作。他对同志赤诚相待,对干部一视同仁,从无亲疏之分,在使用干部上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对待犯错误的干部持着“治病救人”的态度,以诚相待,备加关心。凡是与谢高忠共过事的人,都觉得与他好相处、好共事,因此许多同志都怀着信任感愿意和他一起工作,都愿意与他交往。谢高忠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有几任是担任副职工作,在农二师任副师长期间,他特别尊重刘克明师长、阳焕生政委,善于领会他们的领导意图,积极主动地配合协助他们工作,因而当时农二师领导之间很和谐,工作很有生气。他担任一把手时,民主作风好,善于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非常注意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发挥领导成员的积极性,把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合力。
他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战争年代他与战士共患难,和平建设时期他与职工同甘苦。开发塔里木时,他身为副师长,长期坚持在基建第一线,与职工同吃同住。他与工人一起担土劳动,胜过了年轻体壮的工人,工人们称赞他说:“南泥湾劳动英模又来了。”有一年春节,谢高忠年已60有余,不顾上下楼的疲劳,一天内在兵团机关就走访了70多人。平时他到医院探望住院职工是经常的事。
他生活朴素,廉洁律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是谢高忠最明显最具体的廉政形象。他生活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自觉地执行中央《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和《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不搞特殊化。他出差到团场,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必须按标准结算住宿费、伙食费,农场给的土特产不付钱不收。他从不以权谋私,从来没有利用职权安插自己的子女和亲属,并严格要求子女不做损害党和国家的事。
谢高忠已经走了,他以共产主义战士的步伐走完了生命的征途。他带着为之奉献半个世纪的新疆和兵团农垦事业光辉成就的欣悦,最后长眠在新疆这块富饶美丽的大地上。谢高忠光辉的业绩和崇高的形象,将永远名留西域,垂范后人。
来源: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