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伉俪高德林(右)、高秀英
怀念革命伉俪——我的父亲母亲
□高波
我的父亲是一位1931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我的母亲1937年参加抗战。我的原籍是甘肃省天水市,1973年底我从原籍参军入伍,后因妻子是德州人在德州工作,从部队转业后我在德州市建委系统工作至退休。今年,为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区委在该区马跑泉公园内的“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举办了建党百年展,有一幅展板是《革命伉俪——高德林、高秀英》,上边简洁的文字介绍了这对夫妇的生平事迹。这对夫妇就是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高德林,1899年10月26日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高集寨村,半岁丧父,7岁为人牧羊,16岁外出当长工,于1931年12月在江西宁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随红五军团红十三师参加了长征,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1939年转入新四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了著名的高邮、黄桥、淮海、济南、孟良崮等诸多战役,数次荣立战功,多次身负重伤。据1951年11月29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革命军人残废证”中记载,参加高邮战役中负伤,被评二等甲级伤残。著名的高邮战役于1945年12月19日-26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但盘踞在高邮古城内的日军仍在负隅顽抗。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发起了高邮战役。这次负伤后,身体内有弹片无法取出,一直影响父亲的身体健康。父亲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父亲在部队先后历任班、排、连、营长、供给部长等职。新四军期间,在军部担任警卫连长,并曾担任过陈毅军长警卫队长。1950年6月从华东渤海军区转业到故乡天水,历任原天水县太京区委书记、县政法委党组书记、县监察委主任、县委组织部长等职,父亲带着在战争中留下的伤残,辛勤工作积劳成疾,不幸于1959年9月20日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享年60岁。
我的母亲高秀英,1921年2月20日生于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五河口村一个贫苦家庭,母亲兄弟姊妹5人,母亲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6岁时外祖父因病无钱医治不幸去世,母亲7岁时给人做了童养媳,13岁时因不堪虐待离家出走,讨饭为生,于1938年春在洪泽湖畔只身投奔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游击队转为新四军,成为一名白衣战士,同年与时任新四军军部警卫连连长的父亲结为伴侣并肩战斗。父亲在前线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母亲在战地医院救死扶伤。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父母亲共同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6年年底,进行鲁南战役时部队紧急转移途中,母亲背着6岁的大哥,怀里抱着才出生几个月的大姐,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为不影响部队快速转移,在一个寒冷漆黑的深夜,分不清东南西北,同她的战友忍痛割爱,将七八个襁褓中的孩子寄养在转移途中的老百姓家里,因当时战事紧急加上不识字,没有记住地址也没有留下任何信物,匆忙离别了亲生骨肉,后虽多方寻找,终因线索太少未能如愿,成为母亲的终身遗憾。母亲在战地医院任护士长、卫生队长,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了淮海、济南、孟良崮等战役,数次荣立战功。1950年6月和父亲从华东渤海军区转业到天水工作,曾任区妇联主任等职,后因照顾身有伤残的父亲和年幼的我们弟兄几个,经组织批准提前离职休养,1990年11月5日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作为老红军的后代,作为革命父母的子女,我将永远铭记父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并教育后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听党话,报党恩,跟党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作出努力和贡献!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