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石俊青:小村里的大锅饭

小村里的大锅饭

□石俊青

母亲回老家住了一周,带回来很多村里的新鲜事。比如新修了马路、街面两边种满了花、胡同口安放了活动的垃圾箱,就连各家院里的“茅坑”也都换成了抽水马桶……出门转转,再也看不到这一堆那一垛的柴草杂物,到处整洁干净,可舒心了。

母亲这几年一直没回老家,对小村的大变化感叹不已。但最让她兴奋的,还是村里组织的吃“大锅饭”。

其实母亲早从她那些老姊妹的电话里听说过大锅饭的事了,一直向往不已。母亲这次在老家待的时间不长,却刚好赶上了一场。我也终于了解了小村里大锅饭的由来。

近几年,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也顺便让小孩去城里上学。这样一来,村里很多人家就只剩下了老人留守。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老人们平时遇到搬搬扛扛的活,或有个头疼脑热的,儿女们赶不及回来,村党支部的成员们便自动揽起照顾老人的差事。但平时他们工作也忙,很难一家一户都问候到,于是便想出了各种形式的聚会。比如教老年舞、放电影、免费体检等。借机了解村里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以及生活需求;也让他们走出家门,跟大伙说说唠唠,不至于感觉孤单。吃大锅饭便是老人聚会的方式之一。

吃大锅饭定在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村里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参加。餐厅设在大队部的老年活动中心,吃什么征求大家意见。炖鸡、炖鱼、炖排骨,包子、饺子、大锅菜……老人们想吃啥就做啥,每月两次不重样。从采购、炒菜、摆放桌椅,到盛饭、洗碗、陪聊天,都是村支部的几个人跑前忙后。若发现哪位老人没到,立刻去家里确认原因。“这些孩子真是没的说!”母亲由衷感叹,“照顾老人又细心又耐心,比你们都强!”母亲说她回村第二天,村干部就去了家里,问了母亲的身体状况,检查了屋里的电路和煤气灶,帮母亲把那台好久没用的电视机给调试好,还留下了联系电话……

“几年没回来,咱村真是大变样啊!人跟人走得更近了。还得感谢这些年轻干部啊,带着那些五六十岁的人办起了养牛场、养鹅厂,还帮着照顾老人,让出门打工的心里踏实。”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真厉害,啥都会做,炖的大锅菜那叫一个香啊,我竟然吃了一碗半!”母亲把话题拉回到那顿饭上。边说边咂嘴,仿佛还有余香绕舌,“我们吃完饭打扑克聊天,玩到5点才回家,可高兴了!”

这不,刚回城里没多久,母亲又打起了再回老家的盘算。看来,如今在我们那小村里,除了大锅饭,还有太多舒心事吸引着母亲呢!

(原载于2021年《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