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宫玉河:夜市书香

夜市书香

□宫玉河

初秋的傍晚,吃罢晚饭,到琵琶湾公园走一走、转一转。

公园西北角和西侧南北路两旁数百米,形成了夜市,货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一处书摊引起我的注意。只见几个男女小青年,在蹲着翻看地摊上的书。在手机不离手、阅读碎片化的时代,难得有人还驻足读书。于是,我和摆摊人攀谈起来。

摆摊人姓张,在县里一家企业上班,每月5000多元工资,家庭经济状况还不错。他摆书摊有五六年了。那时企业效益不好,工资低,无奈之下,试着出来摆摊卖旧书,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现在的老张,一般两三天在夜市出摊一次,晚上10点左右人少了,就收摊回家。

问起收入,老张说,每晚能有百八十的吧,也算是对家庭收入的补充,谁会嫌钱多呢?

老张告诉我,家里还有20多箱书,连同今天拿出来卖的,大约有上万本。至于书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旧书的来源,是这些年从事旧书收购,积累了人脉。那些收废品的,将收来的东西分类整理,里面只要有书,就联系老张。他们之间加了微信,这就确保了书源不断。

“新书太贵了。”对当下纸质书的价格,老张感慨不已。所以他的书摊有市场。至于旧书的 售价,一般几块钱,甚至10块钱两本。

在书摊上,我发现了一本1993年出版的《平原县志》,有一点毁损,品相不算好,价格70元。“这是最贵的一本!”老张强调。看来,他们从事这一行,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来书摊买书者多为老人,他们有的不会玩智能手机,新书价格又贵,所以喜欢买旧书看。还有些是学生,他们钱少,舍不得买新书,如果从旧书摊上发现中意的书,就会买回去。

“哪类书卖得快呢?”我问。

“知识类、历史类、人物类的书,最受欢迎。不很受待见的,是小说类。”老张如数家珍。

为了摆摊,老张专门买了两个LED灯,用一块电动车的电瓶当电源。两盏灯把书摊照得通亮,人们蹲下翻书也不受影响。

“这两本合起来要多少?”蹲在地上的一个中年人问道。

“给10块吧!”老张痛快地回答。

我瞅了一眼,如果是新书,这两本起码七八十元。

看着买书人远去的身影,我问老张这两本书的利润,他伸出5个手指。接着说,这些旧书,基本是从收废品的人那里按废纸价收来的,有的还论斤卖给他,他再按本卖,所以有利润空间。

看着灯影里的老张,我忽然想到,虽然老张通过摆摊来挣点小钱,可也同时让旧书物尽其用。但愿我们社会,少些浮躁,多点书香……

(原载于2021年8月27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