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侗故里,槐乡临邑”,历史文脉源远流长,钟灵毓秀的土地,抚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临邑县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强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全力打造“均衡、素质、创新、和谐、平安”教育,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教育服务质效、教育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实现了“教育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聚力规范提升
打造党建引领新引擎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临邑县教育工委紧紧抓住“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这一“牛鼻子”,做好“主体责任+机制健全”“理论武装+素质提升”“组织覆盖+支部堡垒”“党建领航+教育质量”文章,全力打造党建领航新引擎。
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升党组织把方向、统全局的引领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集中专题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依托党建大讲堂,通过主题党日、集中研讨、分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地学习指定学习材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党史学习教育中,在全县教体系统深入开展了“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百姓宣讲比赛、“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师生学习展示系列活动、红色教育在身边寻访打卡活动、“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书画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月等系列活动,用史实培植自信之基,用史论讲明自强之路,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牢牢植入师生心灵。
抓实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提升党组织筑堡垒、聚人心的感召力。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教育培训等工作;以党建工作“创强、创优、创新”三创为统领,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先后培育6个党建示范单位。
抓实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提升党组织带队伍、促发展的助推力。县教育工委坚持“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个党支部、10余名党员荣获“两优一先”称号。2021年,开展了教体系统干部作风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实施“五改五争”工程,利用“清单式+标准式”“规定式+自选式”的工作模式,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锻造出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党员干部队伍。
办实事 补短板
教育发展“硬实力”不断增强
“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风景在校园”,这是临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实写照。现代时尚的教学楼、高标准的实验室、宽阔平坦的运动场、配套齐全的音乐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走进临邑县实验小学渤海路校区的校园,就如同漫步于别致的公园一隅,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验小学渤海路校区的校园建设,是临邑县推动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临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以“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切入点,以“规划上优先布局,资金上优先投入,项目上优先建设,政策上优先保障”的“四个优先”为原则,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发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把学校建设作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去年以来,全县整体投资2亿元,实施花园路小学、实验幼儿园、特殊教育中心以及临邑一中临盘校区改扩建项目建设,同时完成临南镇、翟家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启用实验幼儿园幸福里分园,以尽快增加各学段学位,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
持续推进普惠教育
临邑县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加快实现由“有学上、有书念”向“上好学、念好书”的新跨越。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积极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强化幼儿园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保教水平,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健康发展。2020年底,全县7所幼儿园通过了省级一类园市级实地验收。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坚持“德育为首 立德树人”的育人方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效果显著,县师范附小崇文校区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实验小学渤海路校区校长张浩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第五中学李炜婷、实验中学刘美秀、师范附小葛海钰等学生被评为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为提高教育服务能力,有效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入学难问题,改革创新“大数据+招生”模式,整个招生流程简化为“网上报名→数据校验→信息反馈→入学通知”网上直通模式,让义务教育招生报名零证明,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
加快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坚持数量普及和质量提升统筹兼顾,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启用临邑一中临盘校区。在原临盘中学校址进行改扩建,规划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器材室、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器械场地等,总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启动临邑县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容纳60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制定完成《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在全县确定了3处幼儿园、3处小学、3处初中同步建设示范性资源教室。启动了新特殊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学校规划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规模27个班、162个学位,预计总投资4600万元。
创新培养机制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临邑县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兴教之源、育才之本、强校之基,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水平高、观念新、能力强、方法活、效果好”的师资队伍,为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师德培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准则”,深化推进师德建设工程,开展了“树师德、正师风”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加强师德教育,狠抓师风转变。启动了“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德州好教师”推荐工作,全县有2名教师获德州“最美教师”称号;2名教师获德州“教书育人楷模”称号;8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德州好教师”评选。
强化师能提升。不断完善名校长、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机制,通过到名校挂职、跟岗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培养一批省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校长、名师,发挥名校长、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同时,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全员的“菜单式”校长和教师培训模式,组织全县200余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线上培训,开展了学科培训、跟岗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等,参训教师达3000余人次。
强化师资管理。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积极采取激励帮扶措施,建立以“请进来,促进教研资源共享;走出去,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第二届“德州名师”“德州名班主任”评选中,全县有17名教师入围。启动了全县“教学能手”评选,有247名教师荣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有47名教师荣获德州市教学能手称号。2020年、2021年分别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教师178人、233人;两年共面向乡镇学校公开选聘教师96人充实到县直学校任教。积极推进教师关爱行动,投入99万元开展教师健康体检,2020年底完成全县4539名教职工体检工作。
强化教研水平提升。在常规教学视导的基础上,强化专项视导,教研员深入相关学校,送课、听课、评课,与学科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讨,重点对乡镇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进行业务指导。立项2020年度县级课题78项、市级课题40项,其中重点课题9项、一般课题31项,组织重点课题骨干20余名教师参与全市课题培训,完成县级课题开题论证,组织县级课题线上培训。在山东省教育督导学会公布的立项课题结题名单中,有7项课题已结题,其余13项课题正在进行中,连续两年获德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提高数字校园覆盖率,促教育信息化建设,2020年开展的全省中小学数字校园自评活动中,临邑一中、洛北学校、萱蕙幼儿园和师范附小被评为省中小数字校园示范校。做好全县教育信息化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11月,恒源中心小学校长马卫东,作为山东省扶贫工作进展示范学校代表参加山东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管理培训班并作典型发言。截至2020年12月全县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和资源班班通比例达100%。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装备管理与应用。5月份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10名教师获奖。
新时代,教育要有新担当。临邑教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情勃发、砥砺奋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实现临邑教育工作的新跨越。
临邑县教育版面欣赏
▼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孙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