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李丽:中年如秋

中年如秋

 □李丽(陵城)

不知不觉已过白露,忽然想起了孟浩然的诗《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署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或许,此时才是正式的入秋吧?晨起,已有露水落在叶脉上,几朵小花更是因沾了露水显得楚楚动人,此时的露水,一颗颗晶莹剔透,打湿了我的裤脚,不免感叹“秋天的小景,也是如此精致。”

秋天就是这样,你喜欢不喜欢,它都是大大咧咧的,说来就来了,带着几份忧伤的妩媚,向我们深情地走来,环佩琳琅的,甚是一个好字。

记得郁达夫在《我撞上了秋天》中说过:“生命就是这样,你总要做些什么,或者感受些什么,这两种过程都值得尊敬,不能怠慢。”

无论自己是平庸还是智慧,遇见秋天,便也有了一点小小感悟。秋天,历经岁月的磨砺,是富庶的,秋华果实,是诗情画意的。她干练,丰收,无拘无束。她微笑地对所有人说:“我离不开阳光雨露,我要倾尽心力擎起满树精华。”

满眼望去,金黄是秋的盛装,深红是秋的衣服,鹅黄是秋的睡袍,纵使深秋是几片叶几片果,纵使形单影只,秋天,依旧是美得自在,美得潇洒。

中年与秋,秋天与我,心意已明,走在秋天的路上,弯弯曲曲的路也都是秋的明了,让追梦人不再迷茫。

也许,有人会悲秋,因为秋天是思念的季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正是表达思念之切,因为“秋”下面加上“心”就是一个“愁”,大多中年的思念,是含蓄内敛,想起你的好,嘴角上扬,暗香萦绕,悠远绵长,不浓不烈,却深情不减。所以秋天的心情是惆怅的,惆怅意味着即将失去,而秋天又是成熟的季节,“秋”是“禾”和“火”的结合,只有秋天,才有这样的矛盾而平衡融合,只有中年,才懂得了心灵的辩证法则,即矛盾又平衡,好一个大写的“秋”。

时光静好,岁月安稳,山河无恙。今年的秋天虽说还处在疫情防控中,但一切持续向好,每天看西方国家又有多少万人感染,又有多少人不幸染疫去世,更让人产生一种劫后重生、大难不死的感觉,登临高处,更觉天地之间的旷达和高远。

或是正应验了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平凡的人生,更不愿意颓废和消极,深入秋景,何不与老友叙叙旧,说说自己的现在,说说自己的心事。

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春夏秋冬,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中年,但对秋天的感觉依旧不变,喜欢之情已经融入了生命里,终归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和心态,闲暇时邀上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天,散散心,旅旅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绘画,舞蹈,走秀,打打太极,卡拉一曲,练练书法,随秋风舞动,哪怕没有观众,哪怕没有舞台,愉悦自己,强大自己。

站在秋风中,用一颗淡然的心,赏秋日静美;身处中年,用一颗平常心,接纳一切事;不必悲观,叹青春不再,毕竟一种年龄,一种心境;如秋的中年也是一种开始,一种沉淀,只要心态好,中年的你我照样活得精彩,笑得灿烂!

中年如秋的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