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节特刊 | 夏津双庙镇:五大振兴“齐步走”

荣誉榜

●德州市特色产业乡镇;●全市综合实力先进乡镇;●省级文明镇;

●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全国重点镇;●中国面粉名镇。

丰收的季节,夏津县也收获了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双庙镇市级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双双申报成功!作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该镇加强顶层设计,党建引领,走上了富有双庙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林下养殖、南果北种、特色旅游等现代农业在双庙镇发展得绘声绘色;享誉四方的“夏津之灵”白玉鸟也在此传承,并走上产业化之路;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群众自治格局初显,孝善之风兴起,文明乡风扎根。“乡村振兴需要面面俱到,不能‘偏科’。”镇党委书记于洪国对双庙的乡村振兴作出了诠释,“我们尽全力做到五大振兴‘齐步走’。”

以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夏津县城西的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东邻县经济开发区,南接宋楼镇、白马湖镇,西与郑保屯镇接壤,北与田庄乡、渡口驿乡相连,地势平坦开阔,境内有七一河、六五河、青年河等八条主要河流,水利条件优良,可谓是交通发达,天时地利。“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产业园联农助农,积极探索以园兴农之路。”于洪国说,产业园小麦种植面积约2.3万亩,总产量1.2万吨,形成了集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总产值13.3亿元、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小麦产业总产值比重已占该区域农业总产值70%以上,业态合理,优势突出。

在40.5平方公里的双庙镇土地上,有两家“面粉行业老大”。一个是中国粮食加工十强企业,品牌享誉全国的“发达面粉”,另一个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振兴面粉。两家企业日加工小麦6300吨,日加工面条400吨,依托面粉生产大镇,辖区内的3家食品加工企业和一家韩资饲料加工企业也借势升级,延伸产业链,新上食品加工项目,产品销往华北、东北各省市。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产业”发展,双庙镇辖区内的53家企业,已经形成了以面粉加工产业为主导,以饲料加工、棉花加工、棉纺织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出硕果

9月14日早上7时30分,农场主侯纪儒准时登录快手平台打开直播,短短几分钟,“晨桐火龙果”直播间陆续涌进了一百多人,有的购买火龙果,有的咨询嫁接知识,大多都是这位九零后主播的“铁杆粉丝”。晨桐家庭农场位于夏津县双庙镇东鸭村,2018年,侯纪儒一家投资30多万元种植火龙果大棚,占地8亩,“南果北种”一举成功,5000余棵火龙果亩产量2500余公斤,亩均收入6万余元。晨桐家庭农场是夏津县“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项目的一个缩影。

本着产业兴村的发展理念,双庙镇着重在特色种植和养殖上下功夫、做文章,立足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在西沙河风景区,当前已有李文庄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清凉寺村“果桑+蚯蚓”种养、吴庄村白玉鸟养殖、双庙椹果、崔庄村葡萄和东鸭村火龙果等特色产业,这些已经成为村级名片,形成了沿国道308线高效、多元、生态的新型农业产业,做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倡导‘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挖掘各村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于洪国说。


建小型产业化联合体,探索适度规模化经营

“这是我毕业回乡创业10年的‘作业本’,土坷垃里刨出的金子。去年3月,清凉寺村蚯蚓养殖和桑树种植基地正式落成,我也开启了‘地上种桑,地下养殖’的模式。”33岁的徐如松一边查看蚯蚓长势一边说。为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资源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力释放土地效能,双庙镇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要素共享、联企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全方位搭建为民服务、为企助力、为集体创收的新平台。

清凉寺村是率先受益的群体,该村党支部领办创办股份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把102户群众零散的200余亩土地集中连片打造,将土地填沟壑、耕田路,增加土地面积,按照延瑞生物有限公司“果桑+蚯蚓”种养结合的方式植桑树,完善田间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后转包给公司专业经营。合作社以规模化土地、基础设施、中间协调服务入股,再与公司签订合同,公司每年除拨付地租外,再从养殖基地的纯利润中拿出10%作为合作社收益(即村集体收益)。该村党支部领办创办股份制合作社架起农户与公司增收致富的桥梁,通过逐渐完善农社企利益联结机制,蛋糕越大,分红越多,在探索中蹚出一条“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公司获利”的联合发展之路。

目前,清凉寺蚯蚓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吴庄白玉鸟、孙庄金蝉、崔庄葡萄、曹庄山药等“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项目逐步规模化、规范化,对内差异竞争、错峰发展,对外抱团合作,已成联合之势,效益日益显现。近四年来,全镇各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22家,圆满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同时带动村民就业。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双庙镇实施党建“强基固本”工程,践行一线工作法,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月例会和村党支部书记到镇坐班制度。多部门联合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重点针对村级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效案例进行重点调处。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群众矛盾纠纷。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遍,致力打造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双庙样板”。

“60%到70%的问题,村里就可以解决,但是遇到例如宅基地等棘手问题,调解不了就需要启动听证会程序。”双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友营介绍说,听证会是双庙镇的创新做法,参与听证会的人包括村里的党员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有镇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矛盾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来参加听证会,并随即组织召开综合执法联席会议,针对矛盾涉及问题,相关部门联合办公,调查取证,给出意见,最终形成听证会意见作为该事件的处理意见。

2018年以来,双庙镇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7件,其中2018年化解268件,2019年化解147件,2020年化解131件,2021年至今化解61件。

如何让基层调解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在于洪国看来,创新乡村治理形式,把调解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用情感去“和泥”,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工作”,找到矛盾源头治理“金钥匙”,人民调解就能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

通过近四年来的工作开展,双庙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双庙镇位列第3名,迈入第一方阵,荣获一等奖,比2017年上升5个位次。2020年财政收入4026.5万元,是2017年的1.57倍。2020年完成税收1475万元,是2017年的2.73倍,今年1-6月,税收收入突破906万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燕 刘振兴 通讯员|邓美平 王尧

编辑|李艺

审核|王育恒 终审|高铁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