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节特刊 | 宁津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兴产业 扎根“三农”惠民生

100年栉风沐雨,100年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宁津县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离不开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初心与使命的金融力量——宁津农商银行,他们用执着的精神改变了农村的贫穷,用多元的信贷模式对接农民的需求,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多年来,宁津农商行始终立足“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家庭”的市场定位,大力发扬新时代“挎包”精神,坚守金融本源,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加强普惠金融建设,全力提升网点服务质效,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了普惠金融建设新篇章。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宁津农商行在省农联社、德州审计中心及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干大事、谋长远、抓重点、补短板,上下同心,励精图治。截至8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02.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9.64亿元,市场份额分别达27.6%、39.88%,发放涉农贷款余额40.44亿元、公司类贷款余额14.59亿元,存贷款规模稳居全县各金融机构首位。

坚持党建引领,满足“三农”金融供给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是农商行事业发展的“根”与“魂”。该行坚持党建统领,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党建共建,与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村庄(社区)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农商行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把“窗口服务”搬到了田间地头,把服务做到百姓心坎上,在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与88个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其中今年新签约61家,激活释放党建共建示范引领效应。

为有效衔接和服务乡村振兴,该行紧跟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瞄准县域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发展,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产品。同时,该行积极对接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精准获取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创业青年信息,加大走访对接力度。积极落实惠农利农政策,针对从农户到农村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同类型客户需求,推出“农资化肥无息贷”“乡村好青年贷”“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等70余款信贷产品,形成从农户到覆盖农村各类市场主体的完整产品线。可以说,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到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它孜孜不倦地谱写着“责任农商”的坚守和担当,始终以昂扬的姿态服务“三农”,以更强的举措践行着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使命。

支持特色种植产业。加大对农业种植大户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葡萄、草莓、蜜桃等各类果蔬种植,截至目前共为保店镇金硕产业生态园等4个农业示范基地、32家农户提供870万元资金。支持特色文旅产业。抢抓县域剪纸、杂技、美食、蟋蟀等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加大对其上下游产业的跟踪服务力度,提升文化知名度,该行尤集支行对当地蟋蟀器皿、蟋蟀网、蟋蟀食等特色产业累计发放贷款50万元,擦亮“中华蟋蟀第一县”的金字招牌。支持农村电商产业。选取有餐桌椅制作、销售经验的6个村庄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对其提供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培训、销售渠道拓展等一揽子服务,助推3个乡镇10余个村庄荣获“中国淘宝镇”。

扶持乡村人才,培养致富带头人。该行通过与长官镇政府签约共建,以此为试点,开展“整村授信”活动,加大对农村党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全力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发挥乡村能人效应,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农商行”的服务模式和“龙头企业+农户+农商行”的合作模式。

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紧扣“四张清单”主线,大力推行差异化对接模式。实施普惠营销和掐尖营销结合模式,对一般经营性农户,通过整村授信,开展精准对接,并依托与移动公司开展党建共建,嵌入线上申贷;对种养大户,突出“惠民”导向,通过与县供销联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参加全县种养大户技能培训班。

践行普惠理念,温暖小微企业成长路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在践行普惠、支持小微的道路上,宁津农商行一直奋力前行,积极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大力实施“升级+”工程,着力优化营销、服务、政策等机制,畅通线上线下申贷渠道,强化沟通对接,大力开展“百行进万企”“首贷培植”“双提升”等走访活动、驻点联席,精准对接融资需求,进一步精简优化办贷流程,缩短办贷时限,提高办贷效率。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支持企业147家、发放贷款余额14.59亿元。

巧用平台“资源招”。依托与团县委党建共建,参加2021年首次银企青对接会,联合举办乡村好青年联盟“乡村振兴”研讨会暨集中授信签约仪式,为乡村好青年联盟授信2亿元,现场向小微企业、创业青年宣传推介青字号贷款政策,解疑答惑,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与县税务局联合开展“学党史 办实事 银税携手助小微”主题联建走访企业活动,一同走访信誉好、纳税好的企业,现场座谈、现场问询融资需求,大力推进“银税企”三方联动沟通。密切对接该县人民银行“金链支农”工程实施,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企业白名单中的16家企业,优先对接尚无业务往来的企业,对已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再走访、再对接,满足新的融资需求。

巧用产品“推介招”。依托对接工信部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产品畅销、市场前景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小微企业,推介“普惠小微信用贷”,由其法人及配偶、主要股东提供担保即可获得贷款。今年已为山东港祥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小微企业办理新增信用授信2400万元。通过对接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取18家有效发明专利企业清单和10余家实用新型专利企业清单,对暂无信贷业务的企业逐户走访,重点推介“知识产权质押贷”,目前已为山东百典电器有限公司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235万元。对接县相关政府部门,全面梳理高端人才及其所属企业清单,结合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全力支持高端人才及其所属企业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发放山东宝德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人才贷”1000万元,助其上线医疗康复健身器材生产线。

巧用服务“升级招”。对于已获取“四张清单”中的2000余条小微企业信息,由公司业务2个专营中心客户经理按照管理区域,逐一进行电话营销对接,对有资金需求的,予以24小时内上门走访服务,符合办贷条件的一并开展贷前调查,不符合办贷条件的现场给予客户答复、讲明政策。着力从流程化服务入手,规范“营销—审批”程序,探索实行移动化营销、标准化采集、订单化审批,实施调查报告“格式化”、审批手续“模板化”管理,并推行实时审批、移动审批,实现“日结日清”。针对小微企业“短、频、快”需求特点,明确5项具体扶持措施,畅通电话、微信、厅堂、网上银行等5类申贷渠道,并通过强化与人民银行、政府职能部门协作,着力在还本付息、担保、利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帮扶降低融资成本。

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服务便捷度

如今,客户对金融服务便捷性、体验感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对银行的服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宁津农商行主动拥抱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启动实施“智慧+政务”“智慧+单位”“智慧+社区”模式,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度和便捷度。

“智慧+税务”平台是“智慧+政务”服务的典型代表,该行联合共建对象县税务局在“中国淘宝镇”张大庄镇所辖双碓支行安装自助办税设备,为辖区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税票领用及代开发票等相关服务业务。同时,搭建“智慧+审批”平台,聚焦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协调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安装布放审批综合服务一体机,可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周边辖区创业者提供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业务的自助秒批秒办服务,有效带动企业、商户对公账户的开立。

“智慧+单位”平台已覆盖出行、教育、水电气暖等多个领域。其中,与县通达交通公司合作联合推出“一卡通用·智慧公交”业务,实现微信、支付宝、云闪付和银行卡闪付等支付渠道全覆盖。通过与县宁城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公室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实现学生收费微信、支付宝在线缴纳,并享受农商银行在线缴费立减优惠。深化与国网宁津县供电公司、供水总公司、宁津县天科燃气公司合作,采取“智e通+柜面”“聚合支付+柜面”线上线下模式,实现代收水费、电费、燃气费等便民服务。

“智慧+社区”面向社区群众,目前已与7家物业公司签订协议,在16个居民社区安装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已实现线上代收居民物业费6500笔。同时,大力探索“物业公司+业主+周边商户+银行”四方金融生态圈,面向社区居民、周边商户营销拓展“慧德e贷”、存款、聚合支付、智e通、在线绑卡等产品,以服务零距离实现全产品营销推广。截至今年8月末,业主及周边商户开通智e通2000余户、办理“慧德e贷”等贷款授信1.95亿元、用信1.45亿元,极大提升了客户多元化、综合化服务体验度。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未来,宁津农商银行将继续以敢拼会赢的优良作风、真诚奉献的服务宗旨、开拓创新的担当作为,奋力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振奋的精神迈向“十四五”新征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燕 芦瑞瑞  通讯员|许鑫  宋青华 编辑|芦瑞瑞

审核|王育恒 终审|高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