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行与恩泉行宫
□夏传玉
恩泉行宫也就是德州人常说的乾隆行宫。它大体坐落在今德城区东风西路与解放南大道交叉处,现在的人民公园位置。德州素以“九达天衢”“神京门户”著称,系进京的咽喉要道,故清朝的康熙、乾隆二位皇帝多次出巡时曾在德州城驻跸,时任山东巡抚钮祜禄·爱必达为讨好乾隆皇帝,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在德州城南修建了这座行宫。爱必达,满族镶黄旗人,太师遏必隆之孙。
恩泉行宫的选址颇有讲究:一是行宫不能建在城里,不能距离州城太远,也不能距离州城太近,这都是为了皇帝的安全保卫需要;二是不能离大运河太远,以方便皇帝乘坐运河龙舟。民间俗语说:“先有恩泉井,后有恩泉宫”。行宫西北部,有一口叫“恩泉井”的古井。传说,明初靖难之役爆发后,燕王朱棣率兵50万围攻德州城时,所有的井水都被喝干了,唯独城南这口井,不仅井水甜甘清冽,而且取之不尽,可供数万人马饮用。燕王感叹之余,树碑题名“恩泉井”。因行宫就在井旁故命名为恩泉行宫。
恩泉行宫是按照古代宫殿的三朝五门、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的建筑格局设计和建造的气势宏伟的皇家宫殿。据记载,行宫建筑规模宏大,环境十分优美,内部装饰更是奢华。从整个行宫的设计理念看,突出宫殿建筑传统的对称美,突出主体建筑的统帅地位,突出园林山水的点缀作用,使整个行宫既庄严大气,体现出皇家气派和皇权至上的威严,又充满着自然美和园林艺术气息,两者浑然天成,妙趣无穷。依据地方志书不完全统计,恩泉行宫仅建筑物就有118间(一说是130间),大小宫门6座12间,大型花园(御花园)一座,亭台花榭若干座,另外还建有水营等附属建筑物。整个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主要以服务设施为主,有东华门、膳房、值房、辇道门、天章阁、阿哥房等。中部是整个行宫的最核心部分,自北向南建筑有寝宫、垂花门、便殿、二宫门、大宫门等,还有许多配房、长廊等建筑物。据说,大宫门外还设有一面高大威严、雄伟华丽的照壁。西部主要以办事设施为主,有军机处、御花园、御书房、南府等。御花园内有牡丹台、四明亭、方亭、六角亭等建筑,还有山石、花木等景观。
据记载,乾隆看到恩泉行宫时对宫殿的奢华程度感到吃惊。一是对行宫的雄伟、雅致和奢华,他曾表示过不安,题写了《德州行宫示山东大小吏》的诗,批评地方官吏先斩后奏、耗费资财的行为,警示各地官员,以此为戒;同时,他对这座建筑物是满意的,高高兴兴地入住了。据记载,乾隆在位期间南巡、东巡路经德州,多次驻跸恩泉行宫,并多次减免德州百姓的税赋,以示皇家对百姓疾苦的体察和皇恩浩荡。据1935年版《德县志》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建恩泉行宫。乾隆帝东巡祭告阙里,经过今县。诏免钱粮十分之三。分别赏赉兵民年七十、八十以上者。”“(乾隆)二十二年(1757),大水,乾隆帝又奉太后南巡,经过今县,分别赏赉兵民在七八十岁以上者,缓征新旧钱粮及民借仓谷籽种。”
行宫何时消失已不可考。据1935年版《德县志》记载:“行宫在城西南……今已废圮,基址已湮。”
1958年秋,市政府在行宫的旧址上修建了人民公园,在施工中曾出土了几个石墩,据说是恩泉行宫的遗物。
恩泉井位于现东风路与马市街的十字路口中心偏西一点,上世纪60年代修东风路时被填埋。
(原载于2021年9月24日《德州日报·德周刊》4版往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