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山,恰似山东的人

《山东的山》,一下子就火了。来自山东济宁的歌手时尚,以一首时尚的原创歌曲,唱红了“山东的山”。奕奕神采,光华绽放;句句走心,余音绕梁。

这首歌杂糅了电音、说唱等元素,奔放明快泼辣爽直,以好旋律鸣唱主旋律。同时,洋溢着年轻人对家乡的文化认同以及时代责任感,把应有的骨气、志气、底气都表现了出来。

△山东的山,巍峨壮丽

“时光润土壤,山峰会生长,有梦自远方,不亦乐乎地去闯”。由这句歌词中,任何一个热爱山东的人,都仿佛能望见山东大地上,群山默然而立,以坚实的骨骼和昂然的身姿,守望着我们从为梦出发,走到思乡归来。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身处华北平原的山东,地势相对平坦。作为山东最高峰的泰山玉皇顶,海拔不过只有1545米。然而在文化意义上,贵为“五岳独尊”的泰山地位尊崇。“登泰山而小天下”,数千年前即已声闻四野。而“泰山之重”、“泰山北斗”之类的词汇,更让泰山成为文化度量衡中一个不容置疑的巨量单位。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在先贤的语境中,泰山之美,不在于险绝高峻,拒人千里。反而更多地突出其巍峨博大,担当包容的一面。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便是其生动写照。从民间的“石敢当”传说,到遍布泰山上下的各种石刻文献,再到科学视野中的世界地质公园,泰山博大的包容性,让各类访客流连忘返。

△“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图为泰山日出。

由于极大的知名度和极高的象征性,泰山是高度人格化的一座山。在此封禅的六位帝王,更让古代的泰山,具有了不同凡响的地位。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这些在文治武功上各擅胜场的皇帝,均把泰山当做了寄托宏愿,祈求安泰的道场,也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化记忆。因此,在泰山天烛峰的封禅大典表演,已成为颇具人气的文旅项目。而今天,泰山更多地承载着普通人的传奇。

近年来,泰山“挑山工精神”正在被深入发掘并发扬光大。这种“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成为时代所需、众人仰望的强大力量。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与泰山所蕴含的包罗万有、气象宏大的文化内涵相比,其他几座山东文化名山,更具自身的代表意义。诸如尼山、峄山所代表的儒家文明;崂山、昆嵛山承载的道家文化;以及云门山、千佛山等佛教名山等等,各具魅力。

尼山、峄山被歌手时尚写进了《山东的山》之中。作为孔子与孟子的故里,尼山与峄山,也被视为儒家的文化圣地。

两千余年前,尼山峄山之前,洙水泗水之畔,渐次升起了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文化明星,照亮了东方文明的夜空。他们提倡仁爱与礼义,主张以道德和教化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当世不得志,以孤旅游于四方;而在如今,儒家传统文化,仍在抚慰我们的心灵。

△尼山圣境

就在这几天,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72年,孔子国际文化节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召开。本次文明论坛的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学者们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高端访谈、专题对话等学术活动,力求围绕当下热点问题,推动多元文明互通互鉴。

遥想曾经,孔子也是一位登山爱好者。他登东山和泰山,并曾留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论断。在他心中,山是具有安静、宽厚、恒定的“仁者性格”的。这与他的名字“孔丘”,也许有着某种默而不宣的共鸣。

却不知,曾经立于山巅远眺的夫子,是否望见了今时的璀璨灯火?

青山绿水多好看

当然,除了煌煌大观的庄严气象,山东的山也承载着本身具备的神秘、秀美或是妖娆。

烟台的丹崖山上,筑有蓬莱阁,八仙畅饮高歌的气氛,似乎仍旧酒酣耳热;而崂山太清宫中,曾被人穿越而过的墙壁还在,只是不见那些高士的身影。山东的山里,长满了繁盛的草木,也生长出一段段美妙的故事。

△烟台丹崖山蓬莱阁

当然在山东的山中,故事性最强、传承性最广的,非水泊梁山莫属。好汉们逼上梁山,替天行道,一度成为江湖在野的修行方式。“平生不修善果”,这些身世飘零的草莽们,也只能寄希望于用拳头打出个光明世界。梁山,代表了山东性格鲁直,刚烈的另一面。

这场大部分情节为虚构的农民起义,终究湮没于一个潦草的结尾。忠义堂蛛网遍布,瓦砾成堆。只见山下芦花瑟瑟,蓼儿洼的水面上不闻船歌。若到今日的梁山、东平一带看看,在景区的表演和当地人嘹亮的谈笑声里,依稀得见水浒遗风。

△“八百里水泊梁山”诉说着《水浒传》的故事

梁山上更多的是好汉的传说,而沂蒙山区真正见证了英雄们改天换地的战斗。

沂蒙山区是红色文化的成长之地。这里是丹心与热血共同激扬的前哨,是理想与信念一起生长的热土。红旗漫卷,星火燎原,造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从大青山到孟良崮,在绵延的沂蒙群山之中,人民军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孕育出了《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等脍炙人口的曲目。今天的沂山、蒙山以及岱崮等地,也已经成为标志性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泰山之博到崂山之美,从儒家文化到水浒故事,从“挑山工精神”到“沂蒙精神”。山东的山,勾勒出齐鲁大地正道直行、质朴仁厚的地域风情,也映照着山东人勤俭刚直,秉公好义的群体性格。

△蒙山云蒙峰

山东的山,寄托着人的追求;山东的人,拥有着山的品性。

我们如此爱戴这些山,从《诗经》中的“高山仰止”到《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再到《沂蒙山小调》中的“青山绿水多好看”,再到今天《山东的山》中的“山东土沉淀着最重的骨”,歌颂方式一直在改变,但那种对山的热爱,从未更改。

国庆节假日即将到来,来走一走山东的山吧,在这里你会读懂山东,读懂山东的人。